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5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大相径庭的两种评估说起五四时期的副刊改革,人们会很自然的想起号称“四大副刊”的《晨报副镌》、《时事新报·学灯》、《民国日报·觉悟》和《京报副刊》。事实上《京报副刊》与《晨报副镌》等并称为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不很恰当,它创刊于1924年12月5日,已进入大革命时期,而真正属于五四时期的《时报》副刊偏偏很少有人提及。即使偶尔谈到,也多是作为因循守  相似文献   
2.
徐培汀先生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资深教授,他的新著《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1949~2005)》最近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该书为1994年出版的《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的续编,介绍建国55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的发展概况。全书有55.2万字,分14章叙述。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本刊收到不少关于新闻定义研究的文章。什么是新闻?据说给新闻下的定义有好几百个之多。当前,新闻界的许多理论问题、业务问题争论不下,是和对新闻的定义理解不同紧密相关的。80年代初,在南京开过一次会,大家同意采用陆定一的定义。现在看来,问题还需深入...  相似文献   
4.
关于新闻本体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我们对新闻学理论的研究带有明显的片面性,只注重研究新闻的实践论,很少涉及新闻的本体论。翻开一本本新闻学概论,探讨的是新闻的真实性、党性、指导性、群众性、战斗性,无不属于实践论的内容。甚至谈到新闻价值这一多少涉及本体意义的命题时,也一味从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实际操作的角度去诠释,根本不去追究新闻价值从何而来,似乎新闻学仅仅是为了向读者传授一些选择新闻的方法。即使对新闻实践论的研究,仍然带有片面性,只强调新闻的宣传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1897年10月26日《国闻报》在天津创刊,一个半月后,同年12月8日,国闻报馆又出版了旬刊《国闻汇编》。在《国闻报》问世时,全国维新派报刊已不少于20种,可是包括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在内的中国北方,却没有一家维新派的报刊。《国闻报》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该报创刊不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代新闻史中,有些问题虽经探讨但仍然若明若暗,例如历代封建官报名与实的关系。古代官报名目繁多,这些名称是否各有其不同含义,它们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对于这些很基本的问题,至今仍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本文试图对中国古代官报的各类名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闻”的语源,据目前所掌握的史料来看,至迟在唐代已经出现。兹将有关唐人使用“新闻”一词的资料及其出处逐一摘录于下:1、尉迟枢《南楚新闻》三卷(见《新唐书·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古代新闻史中,有些问题虽经探讨但仍然若明若暗,例如历代封建官报名与实的关系。古代官报名目繁多,这些名称是否各有其不同含义,它们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对于这些很基本的问题,至今仍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本文试图对中国古代官报的各类名目作一番调查和考察,探讨它们的来龙去脉,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名实关系的变化。深信随着史料的不断发现,它们的真实面貌将越来越清楚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9.
胡道静先生是安徽泾县人,1913年出生于家学渊源的书香门第。他的父亲胡怀琛、伯父胡朴安都是近代著名学者。耳染目濡,从小就培养了他对国学的浓厚兴趣,也奠定了深厚的文史基础。1931年夏,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持志大学文学院国学系(此系等于今天的古籍整理研究所),当时才19岁。可谓生不逢辰,就在1932年的1月,上海发生了“一·二八”事变,日本军国主义在虹口悍然发动侵略战争,上海闸北、江湾地带处于惊涛骇浪之中。由于十九路军的奋起抵抗和上海市民的大力支援,日寇阴谋一时未能得逞。国难当头,南京国民政府临时迁都洛阳,同时国民党为了团结内部各派系的力量,在洛阳召开的政治会议上对国民党左派采取了某种笼络手段,任命柳亚子先生为新设立的上海市通志馆馆长,修纂上海市第一部地方志。胡先生和他的  相似文献   
10.
毛晋(1599—1659)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出版家和职业编辑之一,他经手编校出版的书籍,数量之多超过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独立经营的出版商,而质量之好,又足以与宋刻媲美。毛晋从明代天启初年起便从事出版工作,当时还只有二十来岁,直到清朝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