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全景式报告文学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和作家创新意识的产物;全景的含义包括全面描述和全面评价两个层面;全景式报告文学既有一定的优势,也存在某种不足。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由于地理位置和办学层次的差异,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当前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最根本的问题:师资结构上的缺陷和设备的不足与浪费。前者表现为:教师数量相对不足,职称、学历相对偏低,专业不对口,缺乏实践经验等;后者表现为实验设备的老化落后和虚置浪费。地方高校要解决这两方面问题,首先应该充分认识新闻传播学科的现实性和交叉性特征,更新教育观念;其次应该联合地方媒体和其他名校,走合作培养传媒人才之路。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中国的深度报道既是西方新闻理论与实践影响的产物,也是中国报纸文体本身继承与发展的结果。其中19世纪70年代《申报》对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件的报道是我国深度报道的源头;黄远生的解释性通讯是我国解释性报道的开端;20世纪20、30年代的调查性报告是我国调查性报道的滥觞。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新闻界来说,“深度报道”这一名词并不陌生。自20世纪8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后,虽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却活跃了我国新闻界的思维,推动了我国新闻人对传统的报道形式进行反思与创新。20世纪80年代后期,深度报道在报纸新闻中已占相当数量,并诞生了一批激动人心、永垂史册的优秀作品以及具有现代新闻意识的记者。从90年代开始,深度报道继在报纸上取得巨大成就后,又开始向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大举进军,一批有影响的电视深度报道栏目如雨后春笋般地先后涌现,堪称中国新闻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襄普来了》是襄阳电视台于2014年4月19日开办的一档本土化、原创性娱乐节目,在每天晚上的黄金时间播出,时长11分钟左右。节目开播以来,由于其新颖的形式和内容而受到观众的一致点赞。《襄普来了》的创办,反映出受众本位理念下地方媒体改革的胆识与力度。作为一档原创性娱乐节目,《襄普来了》以“说”为主,掺杂了主持人和嘉宾的表演、体验与街头采访。  相似文献   
6.
樊淑琴  姜小凌 《青年记者》2016,(20):119-120
近年来,高校新闻院系与宣传部、新闻单位以及行业企业协同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传媒人才的教育模式,已成为深化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笔者认为,实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走高校与政府、新闻单位和行业企业协同培养之路,而这条路是否行得通、行得顺,关键在于协同培养的保障机制是否完善到位和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近几年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现代社会的强势媒体,中国的各级电视台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办好对农节目,为农民服务.然而,现实中的对农电视节目存在着数量少、品种单一、针对性差、质量低劣等问题.个中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报告学具有叙事性。其中叙事视角的选择对报告学题材价值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叙述视角一般分为全知视角、限制视角和客观视角。在报告学中,全知视角虽然具有叙事灵活自由的优势,却存在诸多艺术上的不足;转换视角的崛起是20世纪我国报告学叙事视角革新的重要标志,其意义在于增强作品叙事的生动性、真实性和理性思辩的深刻性;客观视角则是报告学作家追求作品真实自然这一审美特征和充分发挥读的主体意识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新闻作品必须注重受众的接受心理,注重以文本的召唤力来吸引和激发受众的参与意识和再创造潜能。新闻召唤结构的营造包括结构的空白化、表达的含蓄性和意义的未定性等。  相似文献   
10.
“山寨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范式,具有模仿性、平民性、娱乐性等特征。一方面,山寨文化会降低大学生媒介分辨力;造成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缺失;妨碍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山寨文化又有利于大学生张扬个性,争夺话语权;使平民获得对主流文化冒犯式的快感。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可从如下方面入手:提高大学生自身价值观及媒介分辨力;批判吸收山寨文化合理成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开设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并借助新兴媒介构建校园媒介管理;建立大学生媒介素养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