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说来你也许不信,面前这位只有二十六岁的隽秀小姐,竟是全国著名的学者,我国最年轻的计算机学博士,最年轻的副教授,全国《软件学报》刊物的编委和全国青年计算机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她,就是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研究所的戴敏.1963年,戴敏出生在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亲和哥哥都是知识分子,因此,在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影响下,她养成了酷爱读书的习惯.她生性又要强,好胜,在中学时就喜欢自学,喜欢课后独立思  相似文献   
2.
论八股文的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言是八股文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肖题。代言需要充分了解语境、人物身份和思想,加以想像、揣摩人物的语气口吻,所以代言也是一种对经书文本的再创造。不同作者的代言,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出不同的个性和风格。代言在文体上的弊端是容易出现文章结构上的前后不一致,只须“顺口气”而不必作者论断的形式及对史实引用的僵化规定致使士子流于空疏不学。  相似文献   
3.
今年1月13日,深圳蛇口举行了一场“青年教育专家与蛇口青年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著名教育工作者李燕杰、曲啸、彭清一等以及蛇口青年70余人。座谈会上三位教育工作者与蛇口青年发生了一些争论,引出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蛇口通讯报》等几家报纸作了报道。半年以后,《人民日报》就此开展为时一月多的讨论,收到了数以千计的稿件,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就“风波”本身而言,不足挂齿,但它所引出的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  相似文献   
4.
我上小学时,正是"文革"时期,学校里功课很松。那时,语文老师每周都会花一堂课的时间给我们读《高玉宝》,我听得很入迷。但一个悬念要眼巴巴等一个星期,  相似文献   
5.
在南京大学的南秀村住宅区绿树浓荫下的一幢旧式洋楼里,住着一位年已八十有五、深居简出的老人,他就是南大物理系教授施士元先生。早就听说施老是居里夫人的学生,是我国核物理学的奠基人,而且是功绩卓著的教育家。仅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就有十数人是他的学生,美籍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教授即出自其门下。阳春三月的一天,我叩门拜访了施老,他虽患有腿疾,行动不便,但精神饱满,思路清晰,我请他为我们谈谈随居里夫人学习的前后经历,老人从抽屉内取出一张摄于三十年代的旧照片,指给我说:“这是我在巴黎大学博士论  相似文献   
6.
人们往往用“著作等身”来形容一个学者著述的宏富,这个词多少带点夸张和溢美的色彩,但用来表现苏州大学教授钱仲联先生却还嫌不足。在钱先生的客厅内有一照片,他站在自己的书边,他的著作叠起来比他本人还要高出半身来。这些书全都是学术专著,如《梦苕庵诗话》、《人境庐诗草笺注》、《韩昌黎诗系年集释》、《清诗纪事》等等,几乎每一种都是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内掷地有声的巨著。钱仲联先生原名萼孙,以字行,又号梦苕,偶署知止斋主人、攀云拜石师竹室主人,原籍浙江湖州,清光绪34年(1908)出生于江苏常熟的书宦之家。祖父钱振伦,道  相似文献   
7.
科举文体的发展,对文学的发展也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汉人的写赋的热情、唐人的交往和心理描写、宋人的“以文入诗”中,都可以看到科举文体文化影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许多是以口头流传的方式存在的.在流传中继承,发展、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面貌.如宝卷这种形式,从最初唐代寺庙里的俗讲,宋元讲经中的说诨经,到后来成为明清民间的宗教性说唱故事.江苏靖江的讲经宝卷,同其他明代宝卷一样,至少从明代中期开始,作为民间宗教做会中的说唱部分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一直发展到今天,成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律赋是科举考试的一种重要也是最具有学性的体。但历来的学研究对它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律赋是赋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多种学因素促成的结果。它是诗歌格律化过程中的产物。唐宋用以科举取士,清代出现了律赋的高峰。律赋能够检验士子的学问与才情,在学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章技巧和美学观念,是中国形式主义美学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0.
当代译界泰斗戈宝权教授在半个多世纪的驰骋世界之后,叶落归根,迁居风光秀丽的南京城东。最近他刚从苏联及中欧诸国访问讲学归来,带着本刊〈治学篇〉读者的希望,目前记者拜访了戈老。入座甫定,直叙来意,戈老谦虚地笑着说:“我的最大体会是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训,也是戈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