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优化,给人们带来高效、便捷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们利用计算机网络化的巨大优势使各项产业的管理与发展。同时,人们为了更高的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强大的供能,充分挖掘其使用率,增加经济效益,运用专业方法对计算机通信中的容量与流量分析,并进行优化。经分析,不仅能够将原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改革、优化,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利用率,还能够将网络资源进行整合、科学性的使用。文章经过对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历史及其数据分配情况的分析,探讨了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容量及流量的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具有强大的网络资源,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娱乐方式,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无论写新闻、通讯,还是报告文学,都常常要用议论。议论如何写?并无固定模式,各有巧妙不同。近读白夜和沈颖(注)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天桥》(1986年7月新华出版社出版),觉得其中的议论,生发自然,恰到好处,颇有值得汲取的地方。《天桥》是以北京天桥的社会环境为背景,具体描述了旧天桥的痛苦、焦愁、绝望、野性,甚至兽性的活动,新天桥的快乐、豪放、柔情、希望。面对历史的巨大变革,作者当然有所感,有所思,诉诸笔端而成为意蕴丰富,深刻精辟的议论,使作品的思想内容得到了开拓和升华。那么,《天桥》是怎样进行议论的呢?《天桥》的议论常常是议而未尽,论而未完,留下大片的“空白”让读者去思索,去发挥,去对作者的议论进行再议论,去补充寓于其中的更深广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怎样运用人物语言?这是写好通讯、特写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原《人民日报》记者、曾被丁玲誉为“非常会写文章的作家”白夜同志,在人物语言的运用上颇有点艺术路数,其重要的一条,就是:把握人物语言与叙述语言的同一性,以强化人物语言的表达效果。运用人物语言要切合人物身份、年龄层次、职业特点、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这些在白夜的通讯、特写中,在他的1981~1986年陆续出版的《剪影》、《侧影》、《留影》、《掠影》四个散文特写集以及长篇报告文学《天桥》中,都有好多典型事例、毋须繁琐赘述。值得提及的是,他运用人物语言,不仅在人物语言本身上下功夫,而且还在人物语言之外的叙述语言上花力气,这是颇有独到眼光的,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会计信息化是网络经济、信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会计电算化的必然趋势,然而要发展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是关键,而会计基础教育和实验教学则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迫切要求发展会计信息化教育,以满足网络经济环境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本文分析了会计信息化教育的现状,对会计信息化理念在会计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及实验教学方式的基本框架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在会计基础教育中我们应把会计信息化的理念,如会计信息元数据标准、会计核算数据接口标准、会计信息输出格式标准(XBRL)等的理念融入其中。对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基础设施;二是要善于选择先进实用的教学软件;三是要收集详细的案例数据,全方位组织好教学实验。在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方式的基本框架方面,对学生会计信息化知识和动手技能的培养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解决:一是校内模拟,打好基础;二是“请进来,走出去”,开阔眼界;三是社会实践,锻炼能力,做好三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在1986年5月12日的《新华日报》上,有一个好标题:《一个成功者的负疚》。细读内容,寻味之余,越发觉得这个标题好。好在哪儿?我想,不妨用“新”、“深”、“美”三个字来概括。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文章能否吸引读者,关键的第一步是看标题怎样。标题新颖独特,就能引人注目。当我蓦地瞥见这一标题时,心想:成功者理应高兴万分,怎么会“负疚”起来?反差之大,令人感到新奇!怀着疑间,我迫不及待地读下去。读毕,方知是赵绍龙同志写的一篇人物通讯,介绍淮剧  相似文献   
6.
画家的人生是多彩的,反映画家生活的人物通讯该用五彩缤纷的笔墨吧。然而,赵绍龙的《难忘恩师》(1991年11月23日《新华日报》),却以朴实平易的文笔,描绘了著名画家陈大羽的艺术生涯,给人以强烈的震颤,颇有“豪华落尽见真淳”的艺术效果。《难忘恩师》何以见得朴实平易?这可从如下三点来看: 一、朴朴素素的语言。语言是传情达意的工具,文章能否朴实,很大程度取决于语言的朴素与否。《难忘恩师》没有用五颜六色的形容词,而是用质朴无华的语言进行实写。如,作者在开头第二节中写道:“大羽和我的交往并不多,但没有客套,直来直去,一点就通,很快有了亲近感。”明白如话,仿佛在和读者促膝谈心,诚挚动人,且将大羽直率纯朴的品格和盘托出。二、自自然然的布局。《难忘恩师》不谋求光怪  相似文献   
7.
化静为动,把无生命的东西写活,可以使形象生动,意境深邃,这是写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技巧。原《人民日报》记者、曾被丁玲誉为“非常会写文章的作家”白夜同志,在他的散文特写集《掠影》中(1985年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就多有这种艺术手法,很值得体味借鉴。且看《大刀张世家》这篇文章对王大珍表演脚打弹弓的一段描绘:“她的下巴伏贴在一个桌子高的软垫上,软垫四周伸出了粉红的荷花瓣儿,下衬碧绿的荷叶。她仿佛荷花当中的一只蜻蜓,两只手平平伸展,仿佛两只翘膀。”(《掠影》85页)软垫四周的荷花、荷叶仅是一种图案,然而,作者却予以“伸出”、“下衬”的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平面的事物获得了运动感和立体感。读了这段文字,我们似乎看  相似文献   
8.
卞毓方的散文十分精妙地调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段,或穿插点拨,或化简为丰,或虚实互化,准确生动地展现了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风采,洋溢着催人奋进的时代激情。  相似文献   
9.
人物通讯,要着重揭示正面人物的思想感情。为此,有许多文章常常以看似平凡琐屑、实质意蕴丰富的细节来显现,使读者从中获得情操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雷军长”夫妇失去“小北京”后》(原文附后)即为较好的一例。看过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人,都还记得雷军长和他的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牺牲的独生子“小北京”吧。雷军长的生活原型是谁?就是现在的张自信将军,“小北京”的生活原型则为张将军之子张力。这篇人物通讯就是通过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了张将军夫妇在失去爱子之后的内心世界和奉献精神,令人荡气回  相似文献   
10.
常见一些剧评或影评,作者往往用论说的口吻,缜密而透彻地谈观感,说意见。这种写法当然未尝不可。然而,赵力田同志的《明月皎皎照金陵——桐庐越剧团<春江月>观后漫话》(载新华日报84年4月11日第四版),却另辟蹊径,全文以饱蘸感情的笔触,着力讴歌小字辈——平均18岁——新秀的演出,读之宛如散文,优美流畅,含蓄隽永;又似漫谈,朴实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