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逄蕊  孙学虎 《今传媒》2013,(1):90-91
在宝莱坞出产的影片中,有印度本土明星打造的属于印度民族的爱情梦、英雄梦;还有古朴的建筑、金光闪闪的道具、印度传统民俗里不可或缺的印度歌舞,这些是其它民族电影中所不具备的,这也是宝莱坞电影取胜的关键。本文拟从印度电影的文化底蕴、受众基础等方面来探讨新世纪印度电影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孙学虎 《今传媒》2015,(4):77-78
李玉一生中创作了很多历史剧,每个剧目都反映出他创作的主题思想,对明代的相思,对清廷的不满,希望通过英雄表达自己的愿望;对明亡的反思,通过历史剧中的忠奸斗争戏,深刻明确国本正统对国家的作用,忠臣与奸臣会对国家的兴亡起到截然不同的作用.由于李玉自身也是封建士大夫的代表,维护封建帝国的利益,反对农民起义,仇视农民运动,因此出现抨击农民起义的个别剧本.李玉历史剧中整体反映对国本正统思想的宣扬,对忠臣义士的颂扬,对奸恶之臣的鄙薄以及对农民起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