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在迎接我国第十九个教师节的喜庆时刻,教育部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新中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表彰大会,并由我代表百名获奖者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并借此机会讲一讲我们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应把表象"与思想"作为描述认识矛盾运动的核心范畴,因为这对范畴表征着感性"和理性"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的现实化,合理地表述了认识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有助于构建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新范式;表象"与思想"的矛盾运动包括思想把握"表象即感性具体"、思想蒸发"表象即理性抽象"、思想重组"表象即理性具体"三个阶段;以表象"和思想"的矛盾运动解释认识过程,有助于超越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片面性,达到对感性与理性、表象与思想、思维与存在的矛盾关系的实践论理解  相似文献   
3.
推进哲学教育改革提高中华民族的哲学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特殊意义,并占有特殊地位。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世界观,哲学教育的特殊意义和特殊地位,在于它不仅是培养哲学专业人才的专业教育,而且是培养大学生的哲学修养的教育。推进哲学教育改革,提高全体大学生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哲学修养,激发中华民族的思想力和创造力,这是我国高校哲学教育的神圣使命,也是新一届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根本任务。一、哲学学科建设与哲学教育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哲学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既为哲学教育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也为哲学教育改革注入了生机与活力。20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4.
作为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学习、研究和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学习十八大精神最亲切、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明确了理论使命,坚定了理论自信,增强了研究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5.
哲学教学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哲学教学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独特的价值。这不仅仅是因为哲学理论课是各类普通高校的共同课,而且是因为哲学教育是最根本的素质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改革和加强哲学教学是高等文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哲学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我认为,改革哲学教学必须抓住两点:一是对哲学的理解,二是对哲学教学现状的评价。在一般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哲学是进行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但是,作为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哲学.决不是某些现成的结论和枯燥的…  相似文献   
6.
教材建设的新理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世纪之交,把高等学校的教材建设定位为“面向21世纪”,绝不只是一个时髦的口号,而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否成功地出版一批“面向21世纪”的课程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教材的撰写者能否真正把新教材定位为“面向21世纪”。在我看来,撰写“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应当在教材理念上解决好三个重要问题,即:专著与教材、教学与教 材、学科与教材的关系问题。一、专著与教材我国高等学校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怪现象:每门课程几乎都同时存在着没有实质差异的难以胜数的教材。例如,有谁能说清当代中国到底有多少种…  相似文献   
7.
科学是把复杂的东西变简单 ,从而以普遍性的原理去解释各种现象 ;哲学却是把简单的东西变复杂 ,从而启发人们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作为原国家教委制定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成果之一的《哲学通论》 ,是一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从1995年起 ,我在吉林大学连续5年讲授了一门新的哲学专业基础课———“哲学通论”课 ,并于1998年9月出版了《哲学通论》这部专著性的教材。下面 ,我谈一下撰写这部教材的立意与思路。一、引导学生进入哲学思考关于哲学 ,我在《哲学通论》里写了这样一段话 :“哲…  相似文献   
8.
怎样讲好理论课?我的体会可以概括为两个字———“讲理”。我非常喜欢马克思的一句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理论的力量在于它“有理”,把“有理”的理论诉诸“讲理”的教学过程,就能够“以理服人”,达到理论课的教学目的。“讲理”的前提是“有理”。理论课教学中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以“原理 实例”的方式进行讲授。在这种讲授中,把理论当成枯燥的条文和现成的结论,只是用理论去解释实例,或者用实例去证明理论,而理论自身的“道理”却没有成为被讲授的对象,因而也就失去了“以理服人”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的哲学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个国家在各个时代的哲学历程 ,既是对这个国家在该时代的历史进程的理论表征 ,又是对这个国家的人民在该时代的心灵历程的理论表征。因此 ,在世纪之交反思当代中国的哲学历程及其所蕴含的哲学逻辑和它所预示的哲学未来 ,应当是中国哲学界的一项历史使命。从总体上看 ,当代中国的哲学历程可以概括为从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到开放性地理解哲学再到创造性地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 ;这个哲学历程正是以理论形态表征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和当代中国人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10.
培养想象力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则补充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想象力是创造力。知识是由想象激发活化的,是由想象推动发展的,是由想象带进无限的。失去想象,知识就会变成教条,智慧就会趋于枯竭,社会就会陷入僵化,世界就会失去生机。对于人类来说,没有想象是不可想象的;对于每个人来说,失去想象是无法设想的。想象力人皆有之。少年尤其需要想象。想象是一种向往,一种憧憬,一种创造,是对更美好的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