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孙灵囡 《青年记者》2006,(24):63-64
2003年,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推出了《阿六头说新闻》,一时间,用方言说新闻成为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一大亮点。方言节目在广州、杭州、重庆、成都获得成功后,更成了各地方电视台着力打造的新闻节目。我们应当注意到,它们的成功绝非偶然。这种新的新闻节目形式,不仅延续了民生新闻“新闻的主角是平民、新闻的视点是平民”的成功关键和精髓所在,更胜在精确的受众分析和定位。方言新闻节目摒弃了争取所有受众的策略,转而锁定特定的受众,用方言这种古老的地域文化,消解电视媒体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将节目观众定位在本土化、小众化、平民化,从而成为…  相似文献   
2.
孙灵囡 《青年记者》2016,(29):52-53
将经典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从来不是一个新鲜做法,自电影诞生之日起,向文学尤其是小说领域寻求拍摄素材和故事范本,一直是电影人的常用手法.借由大银幕影像的直观、直白和海量传播,不少文学作品得以重返抑或爆红于大众视野,文字与影像相拥双赢.在网络文学成为影视剧最大题材库的今日,由作家出版社主导,导演郑大圣推进,根据茅盾先生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改编的系列电影《蚀》之《春风桃李》《章台秋柳》《怀朴抱素》《江枫渔火》《霜天晓角》成为现代文学经典影像化创作的可贵尝试.  相似文献   
3.
4.
在目前的中国电视产业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受众对信息源--电视节目的反馈被简单,粗暴、肤浅地指向为收视率."唯收视率论"不仅忽略了中国收视率调查在数据统计上的缺陷,使电视节目低俗化、娱乐化、同质化,更遮蔽了观众情感表达处于失语状态的尴尬,使中国电视制作者和电视观众之间的对话彻底缺失.  相似文献   
5.
孙灵囡 《青年记者》2017,(26):66-67
时至今日,“鲁剧”这一称谓无论在电视剧业内还是观众群中,都有了特定指向,即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以下简称“山影”)所出品的电视剧文本.这一共识既是对“鲁剧”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和艺术样式的认同,也是对创作者在电视剧制作层面所坚持的“山影品牌、鲁剧品质”品牌意识的肯定.  相似文献   
6.
孙灵囡 《青年记者》2009,(18):29-30
在目前的中国电视产业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受众对信息源——电视节目的反馈被简单、粗暴、肤浅地指向为收视率。“唯收视率论”不仅忽略了中国收视率调查在数据统计上的缺陷,使电视节目低俗化、娱乐化、同质化,更遮蔽了观众情感表达处于失语状态的尴尬,使中国电视制作者和电视观众之间的对话彻底缺失。  相似文献   
7.
变通取意式是电影改变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创作手法,冯小刚的《夜宴》和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都采用了这种手段。然而时代和文化的差异却使二者显现出不同的形态。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中国电视传媒业可谓"狼烟四起",国内外电视传媒机构竞争激烈,新型媒体给电视业带来剧烈冲击。而在央视和地方电视台夹缝中尴尬求生的省级卫视在这种大背景下更是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