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错位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儒家的“乐感文化”与基督教的“罪感文化”的优劣比较,高下分析,从基督教传入中国就开始了。在当下的中国学术界,出现了新一轮的争鸣,代表作分别是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和高旭东的《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兼评刘小枫以基督教对中国人的归化》。关于这一争鸣的反映,率先呈现于去年《光明日报·书评周刊》组织的王伟与高旭东的“对话”中,而本刊组织这次讨论,缘起于宋一苇寄给本刊的对高旭东的批评文章《错位的对话》。本来,我们拟请高旭东写篇回应文章,但未能如愿。他只写了《一点感想》,推荐了一篇文章,于是才有了下面的“三人谈”。尽管这次讨论并不系统,但也涉及到一些重要问题,有助于讨论的深化。现予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作为对西方社会现代性文化危机的一种理论反思、批判、解构与颠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文化开始了“后现代转向”,兴起了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和后现代主义哲学。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文化现象对当代的文学艺术以及人们的生活态度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与任何影响较大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步履是如此迅捷一一无需任何过渡,我们就从面容僵硬的“反笑”时代进入到合不拢嘴的“搞笑”时代,或者说,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反笑”与“搞笑”并存的“双轨制”时代。一方面是片面严肃的精神领域中对“笑”的敌意,一方面是反严肃的精神领域中失去方向感的“泛笑”狂欢……搞笑小说,搞笑影视,搞笑戏剧,搞笑明星……“笑”无处不在,无往而不胜,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问题是近年中国学界的热点之一,它的兴起显然与当下中国坚定的现代化进程相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作为“理论旅行”的“现代性”话语似乎又处在一个言人人殊的情况下,需要我们作知识考古学的清理。周宪先生是近年来现代性理论的积极译介者和研究专家,他的《审美现代性批判》一书更是“成一家之言”,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本刊本期围绕周著,展开对现代性问题的探讨。《“现代”何以成为问题》对审美现代性问题提出了不同见解,《新思想资源的开启》则“深描”了审美现代性的理论脉络和时代语境。周宪先生针对两文,专门发来《现代性视域中的当代美学问题》作出回应,并对自己的审美现代性理论以及当代中国美学走向等问题作了进一步阐释。希望我们本期的讨论能够深化学界对现代性问题的研究,并引发读者诸君的理论热情。当然,更希望有不同声音加入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在中国似乎始终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人依然不能摆脱传统的历史时间概念来理解后现代,并把后现代时尚化。因此,在许多人的眼里,后现代在  相似文献   
6.
表现与再现之所以成为美学的基本概念,是有其深广的哲学背景的,这一背景就是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两元论立场,并提出消解与融合的策略。认为在艺术创作上,应注重发挥表现与再现的各自美学功能,注重两的相互生发与相互渗透,从传统两元论思维模式中摆脱出来,走向整合视域中的艺术审美观。  相似文献   
7.
美学的审判只能是自己对自己的审判,真正的美学应该有足够的自我审判的能力,有足够的勇气进行自我监禁、自我放逐、自我宣判.一直承受被动审判的中国当代美学,现在应该具备足够的勇气来进行自我审判了,因而,面对审判,它不是承受(外在的僭越审判),而是承领(内在的自我审判),只有承领审判,美学才会真实地袒露自身,而自己敞开自己,最后向世界宣布自己对自己的判词.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的审美现代性研究,始终立足于现代性立场。试图通过审美现代性的补救或拯救,给出一个走出现代性危机的理想方案。然而.现代性作为一种危机意识的表征.并不生成于内部自身.而是外部批判质疑的结果。后现代性理论话语的兴起.使“现代”真正成为一个问题。因此,应该从后现代性视域出发.在后现代的维度和立场上.对现代性进行反思批判.并对审美现代性问题给予重新的描述和审理,以发掘其中所蕴藏的质疑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