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原有培养播音员的播音专业被调整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作为文化名词,是指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当播音专业加上了艺术二字就更加强调了语言的美的特性。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播音主持艺术也是如此,语言本来是人与人的一个沟通的工具,但是当语言上升到语言艺术,它就不简简单单的是生活中的正常交流说话,而是高于生活的一种语言艺术形态,“高于”代表的是一种规范性和美感。这种“美感”不只是声音的好听,而是由声音所传达的内心情感。情感在播音创作中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情感的文学作品是苍白无力的,那我们在播音创作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张颂老师在?播音创作基础?中提到要以积极自如的话筒前状态进行有声语言的创造,达到恰切的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达到体裁风格与声音形式的统一。两个统一看似简单,其实实际运用起来就会特别难,我们来拆分看--首先我们要想:为什么要让两者达到统一呢?它们达到统一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其实这两个统一当中思想感情和语言技巧的统一尤为重要,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接下来本文就主要探讨一下思想感情和语言技巧的关系及运用再结合一下具体事例分析,看看两者如何服务于情感,从而做到“感人心者”。  相似文献   
2.
主持主体在完成节目主持创作的同时,亦在自觉地生成语言的潜在之蕴和言外之意。这一过程中,节目主持主体的语义呈现出明晰的流变、更迭和再塑化特质。而无论是传统的有声语言创作还是主持传播研究,都需要对语言本体及其语义内涵加以关注。基于此,对语义类型进行识别和归纳,并对语义生成的策略方式进行提制和总结,既是对主持传播研究的基础性赋能,也是为主持主体的实践方向提供参照。具言之,在表达类型上,主持主体的语义可划分本原义、延伸义、推阐义和共生义四种类型。同时,通过运用“通感联觉、认知转化和身份交叠”等策略,可以实现对语义的生成和融用,进而实现有声语言表达的内在要求和正面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3.
新文科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迎来新的学科发展方向和内在的结构性调整。其中,《播音发声》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在教学范式的创新和转化过程中发挥了夯基固本之效,尤其是近年来,数字技术的不断进阶和蓬勃发展,为学界和业界带来全新的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对此,本文将以现存问题分析和改革举措总结为主要角度,对传统《播音发声》课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播音发声》课程改革的主要实践策略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