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其实存在着两个北京,一个是城市,一个是首都,二者交织同构,但又并不相同。前者是有着800年历史的原北京,原住民讲京片子住四合院吃北京传统食品;后者则是中央机构和五方杂处移民的载体,各方人等(包括北京人)共同创造了这方水土的新文化。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格。上海精、广州实、深圳新、重庆悍,北京则是最说不清,因为它每天都在变。如果过去北京是正统而呆板的,那么现在却是又博大又多元又新锐又迟滞,是分不清颜色的驳杂。通常说来北京在人们心目中是慢半拍的,因为那样稳妥。当广东、上海开始“吃透文件,用活政策”时,北京还在讨论之中,因此很多的做法和经验来源于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东南沿海地区,那些地区务实精神突出,因此比北京更开放更活跃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小说:好看才是硬道理《天使的指印》([加拿大]南茜·休斯顿著,上海译文出版社)写的是一个看似俗套其实大有深意的故事:1957个,德国姑娘萨菲到巴黎,到长笛演奏者拉斐尔家当女仆。拉斐尔被她特别的气质所吸引,进而爱上了她,三  相似文献   
3.
现在想来,那一次见到启功先生好像很偶然,属于小概率事件,但,却影响了我此后16年的思想,而且肯定会影响我的一生。1984年我正在读大学三年级,突然被母校郑州大学选定留校,并被送到中国人民大学进修,于是我又到北京读了一年书。次年春天,郑大创办了一份美学报纸《美与当代人》(后改为《美与时代》杂志),我成了首批记者。主编张涵老师知我在北京,就问我  相似文献   
4.
1 昨晚,又看《蜡笔小新》,小新一犯错误他妈妈就生气,他总是对他妈妈说;“别生气了,美人。” 小新好色(他只是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遇到美女总是问:“你喜不喜欢吃青椒?”或“你喜欢什么样的冰淇淋?”但就这几招已经逗得许多少男少女甚至像我这样不大年轻的人民的喜爱。 今年年初还有一套漫画很勾人阅读,那就是《我是豆豆》.小学生豆豆6岁.比蜡笔小新大一点儿,也是一个小活宝,他不喜欢上课和做作业,但招人喜欢,老师让他写日记.星期一他写上:“今天爸爸妈妈吵架了”,星期二他写:“今天爸爸妈妈没吵架”.星期三是:…  相似文献   
5.
真书无香     
十几年前,我曾在北师大听散文家韩少华讲课,当时他还在北京一所中学做老师,说起自己最心仪的读书境界,他描述道:那就是,外面下着大雪,屋内火炉正旺,我独自拥被读茨威格的小说。当时年轻的我也想象了一下,觉得确实很美妙。由此想到,具有传统士大夫情趣的或小布尔乔亚情结的人尤其是知识者读书不仅是在阅读内容,更多时候还是在体察与内容有关的形式以及书外的氛围。 清人张潮很有名的《幽梦影》中说:“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经史子集,春夏秋冬,一一对应,古…  相似文献   
6.
2003年带给人们的关键词是“非典”——非典型性肺炎,它让我们回忆起被白色笼罩的春夏之际,“非典”对书业的负面影响很大,但客观上也让许多人关起门静下心来读书,这也许是上天在让我们忧愤、恐惧、无奈的同时也令我们有一丝的欣慰吧。 2003年的中国出版界颇有亮点:传记类图书纷纷走红,青春状态读物异军突起,学术类图书越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