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鲁迅先生说:“语言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官,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鲁迅全集》1982年版,卷9,344页)看了多年电视,做了多年媒体,又教了多年新闻之后,就语言而言,笔者比较欣赏的电视栏目终究还是NBA的“五佳球”和《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2.
当代学生实习活动方式以个人独自进行的居多。作者运用美国学者班杜拉提出的社会交互理论,论述了集体研讨这一学习活动方式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社会交往需求、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联诗成对乃“中”字号大宗国粹。弘扬对联文化是融化国粹而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善事。鲁迅诗联堪称近现代对联文化的经典,其特色在能文能白,能雅能俗;能叙能议,能刺能喻;对今典古典、佛典西典亦可熟练使用。  相似文献   
4.
八年之后,重读史铁生那“不象小说”的小说《命若琴弦》,笔者仍然充满再度阐释的渴望。戴叔伦说:“诗家之境,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不可置于眉睫之间。”正因为愈读愈觉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产生了说不清道不明的万千思绪,笔者才更加“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力图窥探一下作者是如何沿着茫茫群山中的那条小路从小说步入了哲学,由艺术靠近了宗教的。1.借纸笔悟死生与西哲们以小说戏剧挥洒其哲学观念相反,进入八十年代中期之后,一些默默耕耘的中国小说家,试图告别一般意义上的故事和抒情而悄悄跨入哲学的门槛,甚至企图回答“…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期文学受社会使命感驱使,大胆泼辣地直面生活,对不堪回首的岁月进行如泣如诉的反顾时,刘绍棠没有趋时。当新时期文学从伤痛中越脱,重新检视生活,并从西方引进新的表现手法,甚至表现为某种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时,刘绍棠也不曾为之所动。他是一位个性独特、见解独到的作家。他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为京北大运河的乡亲们树碑立传,为儒林村撰写村史:推出了以《蒲柳人家》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6.
赖有《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一弓便结束了记者生涯,步入了文坛,并一发而不可收,发表了一大批“记者小说”。在中国林林总总的当代作家中,张一弓的创作现象不但是引人注目的,而且是耐人寻味的.张一弓创作现象和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发展既密不可分,又独树一帜,鉴于此,我们以为探讨张一弓创作的发展轨迹,对解释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会有一些帮助,对张一弓本人的创作历程也会理出一个头绪,这就是本文写作的一个动机.  相似文献   
7.
1 尽管大家都说文人打官司尽是“胡涂帐”,尽管几位文坛大家一本正经或半开玩笑的争鸣也不足以装点时下文坛的“萧条”,不足以使文坛摆脱无人关注的“尴尬”局面;可姚、刘的高论确是为文坛添了一点佐料,,《文汇月刊》也因此而更其闻名。或许,街谈巷议之后,也会让  相似文献   
8.
作为三十年代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现代派代表着一股追求“纯诗”的文艺思潮。虽然该派从形成到衰落不过五六年时间,却形成了一支促使新诗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毫无疑问,四十年代的“九叶诗人”和新时期的青年诗人,都是从现代派诗作中汲取了大量的艺术营养,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因为吟咏着“月的凄清”和“梦的幻影”的现代派诗歌既不同于“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又与以李金发为  相似文献   
9.
1 “欲不死,生于诗”,而音乐作为更其纯粹的诗,作为人类灵魂的万能语言,作为充满了宇宙间哲理的律动,作为有声有色的冥想,作为“进入更高的知识世界的唯一、非物质的方法,”无疑是人类重要的精神依傍和生存依赖。真正的音乐,无不具有一种奇妙的魅力。或许,我们正可以循着那美丽而奥妙的音阶,一步步地接近自己的归宿。甚至那奔  相似文献   
10.
社会评论是指以社会现实为基点,以激浊扬清、推动社会前进为主旨,针对现实生活中突出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思想倾向进行评论的理论文体。如今,社会评论的“观点市场”作用已经从单纯的“激浊扬清”演变为身兼引导、讨论、解释、褒奖、指斥等不同职能。其鲜明的“跨学科”特征在于政论色彩与实用价值的统一、即时性与警示性的统一、事件性与非事件性的统一、平民化与政策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