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2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辞海》),新闻的主要品格,主要特点之一是“新”。读者看报的共同心理也是“喜新厌旧”。在一般情况下,新闻的时间性越强,新闻的时效性就越好。所以,我们在采写消息、构思导语时应该注意到这一点。事件性新闻(多为时间性较强的动态消息)较好办,可以采取快采,快写、快投、快编排的办法,保证良好的时效性。非事件性新闻,如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述评性消息、人物消息以及迟到的消息等,时间性不强,如何突出新鲜性,就需要在导语的写作和新旧事例的搭配上下一番功夫。下面通过一些例句来分别说明。  相似文献   
2.
把新闻事件中最吸引人的内容先在开头来个提示或者暗示,不全部讲明,在读者脑中悬个疑团,诱导读者跟着你的思路走。这种写法,有人称它是“异军突起,埋下伏笔”。“异军突起”,能够一下抓住读者;“埋下伏笔”,设下悬念,能够吸引读者坚持看完这条消息。清代戏剧家李笠翁(渔)谈论戏剧创作的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美国新闻学者威廉·梅茨在谈到“引人注目的陈述性导语”时,说过:它含有出人意料、令人吃惊的成份,使读者受到震动,甚至使读者惊讶地从椅子上直起身来(大意).消息借用此  相似文献   
3.
消息的写作,通常都是采用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的。偶尔读到一些使用第二人称(你、您、你们)的新闻,人们感到新颖,也觉得亲切,像是双方在促膝谈心,缩短了作者同受众的心理距离. 美国著名记者杰克·海敦说过:“使用第二人称常常是一种好技巧,写导语尤其如此。因为这样写,能够立即把读者卷到新闻中来”。西方记者在报道涉及到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对喜欢采用第  相似文献   
4.
在1983年河南省报纸系统的好新闻评选中,评委们的一个突出感觉是:编辑工作跟不上形势发展,亟需大力加强。大家从中看到,不少参评的稿件尽管题材、立意都不错,可编写欠功夫,形式陈套,文字粗糙,甚至文理不通和出现错别字。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编辑工作努力程度和业务水平的现状。目前,很多新闻单位从领导干部到一般工作人员都有程度不同地轻视编辑工作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通讯报道人员是从事新闻这种特殊精神产品生产的,需要具备的最重要条件之一,是头脑清醒、视野开阔,即有很强的宏观意识。一个记者或通讯员,如果在政治上站得高、看得远,会出活快、出活好;相反,如果头脑象曹操责骂的蒋干那样,“一盆面浆”,工作中再忙碌,夜以继日地干,也难采写出有份量的新闻报道。部队同志对报道员的品质和条件有个生动的比喻:“要有司令员的脑袋,战士的腿。”意思是说,既要具备较高的政治和政  相似文献   
6.
在艺术演出或艺术作品展览中,适当地配以灯光照明、布景衬托、音乐伴奏或旁白(介绍),可以显著地增强演出及展览的魅力和效果。同样道理,在消息写作中,适当地加些背景材料(包括历史、环境条件及有关知识),可以有效地深化主题思想、渲染气氛、突出新闻价值,显著地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这里,不准备全面谈论背景材料在新闻中的作用、位置和写作注意事项,只着重说说把必要的背景材料融进导语里,使它丰厚、生动、先声夺人的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怎样才能较快地形成一支坚强的通讯报道队伍,从而带动宣传报道工作蓬勃开展起来? 许多通讯报道先进单位的主要经验之一,就是重视抓广大业余通讯员的培训工作,重视发挥《新闻爱好者》刊物的辅导作用。依靠群众办报,是党报的光荣传统。在商品经济日益兴旺的信息时代,在强调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和社合协商对话主渠道作用的今天,尤其需要注意培养和发挥广大业余通讯员的作用。他们是舆论的尖兵,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党  相似文献   
8.
获得1984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的《陕北有煤海》,是一篇速写式新闻。它对即将大规模开发的神(木)府(谷)煤田的报道,描绘鲜明生动,叙事条理分明,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行文结构也别致有趣。消息的导语开门见山,以简要的语言,概括而形象地点出了新煤田的特征:像“煤的海洋”。接着,用5个自然段的篇幅,以速写连环画的形式展开,快速、确切地勾勒出了这块煤田基地的大致轮廓:“农户门前屋后堆放着煤”,“有些地方连院墙、猪圈、厕所也是用煤垒的”;河谷裸露的煤层,有的“比两层楼房还高”;在河滩,“像切豆  相似文献   
9.
《新闻爱好者》一直是在广大读者的热情关怀和支持下成长的。每天,伴随大量稿件一同飞来的,有着省内外一封封感情真挚地或表示赞赏或提出批评和建议的读者来信。特别是今年以来陆续寄返的大批征求意见表,带来了宝贵的信息反馈,给我们以巨大鼓舞,也增强了我们进一步办好刊物的信心和力量。老报人、原经济日报总编辑安岗1985年说过:办好新闻刊物,这对繁荣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闻学大有好处。一个刊物,也是一所学校,没有围墙的大学校,办好了可以培养一  相似文献   
10.
要善于突出     
如果说,最先出现的导语的特点,是不分主次、平列地叙述新闻的诸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和何故)的话,眼下被称作“丰富型”导语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善于突出。这包括:善于挑选和突出最重要的新闻要素,最美好的图景,最具有新闻价值或最容易使读者感兴趣的部分。这种“从最生动处开始”的写法,比较符合消息写作的规律,也比较适应读者的欣赏口味,是打破从头说起、平铺直叙和空泛概括等弊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