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顾维钧是民国时期外交界的领袖人物和享誉世界的职业外交家 ,中西两套截然不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并存于一体 ,使他的思想、信仰、个性显得格外扑朔迷离 ,难以把握。本文将从其模糊的政治个性、固有的超党理念以及早期确立的“赖美为助”思想等层面 ,对其两次卷入国内复杂的政治纷争的因果关系进行解构 ,并以此揭示民国历代政府之政情  相似文献   
2.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天津时处西方列强联军殖民统治之下,霍乱一度呈爆发性流行态势,对当地社会经济与民众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民间社会与天津殖民政府进行广泛防疫动员,并采取有力措施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使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遏制.这些措施在制度层面较多地呈现出西方防疫色彩,初步具备了近代防疫机制的某些性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农村复兴运动的高涨,农村合作运动进入“极盛时期”或“农业合作社数量猛进和性质有所变更时期”,由此在社会界特别是知识界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农村合作道路”问题的讨论。而当时重要的舆论媒体天津《大公报》或发表社论及报道或刊发有关人士对这一问题的评论文章,积极参与了这一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讨,其讨论的目的在于为中国农村合作事业寻找一条可行之路,并以此复兴农村、振兴民族。这既是一场理论学术争鸣,亦是一种基于农村合作实践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军婚的保护既有法律条例的硬性规制,又有各级政府的行政支持和舆论引导。从最初宣传“婚姻自由”到保护军婚条例颁布,再到进一步限制抗属离婚,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妇女和军人在离婚问题上的微妙对抗与妥协。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及群众的参与,优抗政策的完善、代耕代收活动的开展,深入基层的妇救会、广泛活跃的慰问团,均折射出政府、抗属和群众在保护军婚问题上的现实诉求与实践努力。每一期报纸杂志、每一支民歌小曲、每一场拥军演出,均再现了帮助军人建立家庭、解决生活困难和调解家庭纠纷的群众热情,以及模范抗属安心守候及积极生产的革命情怀。在此过程中,妇女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家庭角色,走向社会,参加根据地建设,成为抗战救国的一支基本力量。对战时妇女形象的塑造与革命意识的培育使“婚姻自由”思想服从于抗战大义,成为“一切为了抗战”的时代注脚。  相似文献   
5.
农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焦点问题,亦是二十世纪以来有政治头脑的中国人,乃至中国历史政权始终关怀并力图解决的主要问题,由此也显示了该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及其解决过程中所遭遇的巨大窒碍,本文以《借贷关系与乡村变动》一书为入口,考察本世纪前半期中国乡村社会演变的基本走势,探索本问题研究的可操作性理论模式,而前者仅是前提,后者则是目的。  相似文献   
6.
7.
民国时期,相当多的“学人”任事干外交,担当重要的外交职务,乃为民国外交人事结构变动的新景观。这一变动打破了长期以来职业外交官对整个外交界的垄断,造成外交人事结构新的重组以及“学人”自身角色地位的转换,同时也引发了他们与职业外交官在外交理念上的矛盾与冲突。而这一切显然与国内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现代外交发展的走向有关。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代中国遣使设领的开始以及列强剥削的日益深重,关于如何选拔任用外交官或外交官应具备何种素质和知识结构引起了朝野的关注,一些有识之士陆续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使得外交官的选拔任用渐趋审慎和严格,到民国初期已基本上实现了与世界各国外交官领事官任用标准的接轨,或者至少说在外交官选拔任用理念层面实现了革命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回顾这场曾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浩劫的战争,意义十分深远。60年前,日本所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直接造成了山西省166万余人伤亡以及64484亿元(法币)财产损失(不包括战争消耗)。战争期间,山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成为华北抗战的重心,山西人民则倾尽全力支援抗战,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山西革命根据地社会教育教材是社会教育目标及任务的文字化展现,社会教育教材的编撰是根据地社会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其为根据地民众知识之传授、精神文化面貌之改变、传统乡村社会权力结构之变革做出重要贡献.目前学界对于山西革命根据地社会教育教材的研究鲜见,究其原因为研究资料缺乏所致.文章以发掘到的1938-1949年间19本山西革命根据地社会教育教材为基础进行考察,试图在编辑学的理论指引下,结合历史学研究视角,对教材之编撰原则、特点等内容进行探析,以期为根据地社会教育教材研究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