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多年,采拍电视新闻的体验说明,要把更多的镜头对准群众,记者要做到“三投入”,即身入、心入、情入。 “身入”,就是记者要到群众中去,和群众打成一片,观察了解,体验分析,洞悉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反映群众的心声和创造性的业绩。1990年6月中旬,笔者到淇县采访时获悉了大学毕业生杜文君,主动放弃机关工作的优越条件,自筹资金,办起畜牧饲养场的事儿。当时,中央颁布了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政策。笔者认为杜文君是个好典型,就去采访他。可杜文君因引进项目,常常不在淇县,笔者三次扑空,直到第四次,才在饲养场的猪舍里找到了他,采访后发出了第一篇报道。后来笔者又采制了关于杜文君《公司加农户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系列报道,分  相似文献   
2.
记者大都注重对采访对象心理活动的探究,以图获得最佳的采访效果;有的记者将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分析研究,上升为理论,指导采访实践。但是,却很少注重自己的心理活动,更谈不上分析研究并将其上升为理论,用以指导采访实践,提高采访质量和报道水准。其实记者的全部工作,从明确报道思想,报采访拍摄素材,最后写成稿件、编成新闻片的全过程,无不产生心理活动。记者心理状态的优劣,往往决定采访的成败,决定着新闻作品质量的高低。 所谓探索心理,就是记者力求认识研究某人某事的心理现象。笔者认为,记者的探索心理,至少可从以下三点来认识。 (一)记者要富有深入调查和锲而不舍的心理和精神。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中的细节不多见。那些各式各样的会议和会见的电视新闻报道,基本上见不到细节的镜头;就连报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电视新闻,也很少有生动的细节描写。电视新闻给观众的印象是:似乎不需要细节。其实正如文学作品不能缺少情节一样,电视新闻也不能没有细节描写,但不能机械地理解为每条电视新闻都要有细节。对此笔者就从事电视新闻的实践活动,结合有关理论的学习,谈三点认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