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9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邓备  庄廷江 《当代传播》2011,(1):127-128
<大公报>在张季鸾主持笔政的15年间,正值国家政治势力整合,领土主权遭到分割,外族侵略阴霾挥之不去的时局.在这样的历史境遇里,强烈的使命感和殷切的民族关怀使<大公报>染上了浓烈的民族主义色彩.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大公报>的民族主义思想是通过张季鸾大量极富影响力和感染力的社评表现和宣传的.本文以张季鸾社评为例,梳  相似文献   
2.
蔡尚伟  庄廷江 《今传媒》2009,(10):20-22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新闻体制经历了一系列变迁.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回望我国新闻体制变迁的曲折历程,可以为下一阶段的新闻体制改革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全球出版业经历了金融危机时期的急剧衰退后,迎来了企稳回升的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出台振兴文化产业的国家政策、新一轮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以及全球出版业格局的调整等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我国出版"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在讨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出版"走出去"面临的机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探讨我国出版如何"走出去"。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国民党以非常时期为由,加大了对图书出版业的控制和管理力度,先后制定颁布了大量针对图书出版业的法令政策,建立了专门的图书杂志审查机构,恢复了原稿审查制度,不仅对图书出版进行严格的审查,而且还对图书印刷和发行环节进行严密的防控。通过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国民党建立了对图书出版业事前审查和事后追惩的控制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浅论数字出版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园区是一种介于政府、市场和企业之间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和企业发展平台。通过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实现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数字出版作为新型传播业态不仅是出版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提升先进文化影响力的必然选择。[1]建设培育数字出版产  相似文献   
6.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国人自主经营的报纸———《循环日报》,开创了近代国人自主办报的先河。《循环日报》的创办体现了王韬借“日报立言”、以言议政及“博采群言、兼收并蓄”等办报思想。  相似文献   
7.
战后,失学失业青年的复学就业成为收复区教育复员的重大问题。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了青年复学就业辅导委员会,对流亡失学失业青年进行登记收容、补习训练、救济辅导,以帮助其复学就业。  相似文献   
8.
英国是欧洲最大的电子书市场,其发展情况较具代表性.本文在对近五年英国电子书市场权威数据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英国电子书产业的发展特征和市场走向;介绍了电子书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自助出版、订阅服务、短式出版等新的业务模式,最后分析了英国政府为发展电子书产业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缘起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已席卷全球,世界经济正一步步走入"寒冬".作为国民经济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出版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宏观经济的波动起伏,出版业必有切身感受.已置身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的中国出版业自然无法规避大洋彼岸袭来的阵阵寒意,但同时也应看到金融危机对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双刃剑"效应,它在使出版业走向低迷的同时也给出版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金融危机肆虐蔓延的背景下,关注全球的图书出版业,探寻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寒冬"突围之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全球出版业经历了金融危机时期的急剧衰退后,迎来了企稳回升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出台振兴文化产业的国家政策,新一轮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以及全球出版业格局的调整等,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我国出版"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本文在讨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出版"走出去"面临的机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探讨了我国出版"走出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