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信息传播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难是人类道德境界的试金石。外族入侵,有慷慨赴义、舍身成仁者在;在天灾疫病中,尽管灾疫往往如战争一般酷烈危险,然而奔走救援、仁心仁术者仍比比皆是;面对人祸时弊,奋然请命、匡扶正义良知者也大有人在。更有许多普遍百姓,升斗常民,无论是救国还是救灾、济世,都尽自己所能,献一份绵薄之力。当然,在平时,急公好义、扬善祛恶、互相关心扶持等等,也都普遍地发生着。  相似文献   
2.
从教这么多年.感觉上是越来越累。量化考核、职称评定、申报学科点、迎接评估、讨论文件、开会听报告……现在只要一个行政命令.高校里就掀起一个群众运动;老师们在课堂上可以组织研讨、侃侃而谈.但出了课堂就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被管理者。此外,本科生、研究生扩招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当伊拉克人居然把那几个日本人给放了的时候,某些国人在顿感失落的同时, 把矛头又转向了伊拉克人——“这样的贱民,活该当亡国奴”。  相似文献   
4.
庄礼伟 《中文自修》2006,(7):112-114
当伊拉克人居然把那几个日本人给放了的时候,某些国人在顿感失落的同时,把矛头又转向了伊拉克人——“这样的贱民,活该当亡国奴。”[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6.
对于社会发展方面的"新加坡方式"(或"李光耀方式"),各方面已有诸多褒贬不一的评论.对于新加坡方式比较恰当的观察方法,是回溯历史,站在当年的当事者的位置上,去设想在时代的惊涛骇浪之中,在具体的国内、周边局势之下,当时的李光耀和新加坡应当如何跋涉、避险、攀登,如何建构有效的制度组合、政策组合.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与现实环境来评价某种政策主张,可能会失之偏颇.而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变迁道路,如果将它置于一个历史长时段来观察,则可能会给人带来别样的感悟.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外关系是否已经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新思维?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新的形势判断:“战略机遇期”事在人为2002年11月举行的中共十六大引人注目地提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就使中国对外工作有了一个基本的形势判断和一个核心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印尼这个拥有2.15亿人口、1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在苏哈托下台后一度在数年间充满暴力和涣散现象的国家,只用了6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制度改造的任务和初步建立起新的政治文明共识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数千数万年以来.人类脱离森林洞穴.玩着“君臣排座次”“工业与发展”等种种极乐游戏。终于玩得累了.厌了,于是数千数万年来一点点减少但幸而未被彻底“抄斩“的人的本性、天性.又开始慢慢地膨胀,成为时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伊朗是伊斯兰革命发源地,是伊斯兰世界反美运动的一面旗帜。但最近几年,伊朗发生了伊斯兰国家中最为激进的社会变革,其社会实验的意义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