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闻必须新和快,必须把新近发生的事实尽快报道出去。为了快,记者采用信鸽、电话、电报、传真等手段传发稿件。特写《美国第一支直升机采访队》,正是反映新闻工作者如何采用快速手段获取新闻,这一特写本身也抓住了新闻领域中的新事物。 这篇特写抓住个“快”字。一开始便强调新闻记者“面对不同的突发事件,务求第一时间把消息传递开去”。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特写中的主人公鲍勃和妻子马丽卡“经常是最先到达现场”。他拍摄到现场照片后,接着便“传送到电视台,然后再传往电台”。这些描写,都是为了把又鲜又活的新闻尽快提供给受众。  相似文献   
2.
关于报道失实的事,报端时有所载。 报载之一,某电视台今年3月12日报道的一则新闻说,一对夫妇因丈夫嗜赌屡输,乃双双觅死,服下6瓶河南驻马店地区制药厂生产的“佳静”安定片后,欲死未成,多亏假药救了性命。三天之后,一家晚报又以《夫妻轻生 假药救命》为题刊登了这一新闻。接着,各地报刊纷纷转载、转摘。有的还就此发表了辛辣的评论。但事后经大连药品检验所对所谓的假药检验,证明此药不假,完全是合格产品。  相似文献   
3.
1月17日,夜色笼罩着古雅宁靜的北京城,建国门外葡萄牙驻中国大使的官邸里,灯火通明,佳宾满座。象征吉祥的葡萄牙传统手工艺品——彩色泥塑公鸡,在明丽的客厅陈设的艺术品中,格外引人注目,它昂首翘尾,展开双翼,仿佛在欢迎光临的宾客。 6时30分,奥塔维奥·瓦莱里奥大使代表葡萄牙总统拉马略·埃亚内斯将军和葡萄牙政府,把一枚象征着葡萄牙航海大发现的镶着金边的红色十字勋章——“唐·恩里克王子勋章”,挂在新华社前驻葡萄牙记者王志根的胸  相似文献   
4.
日本,新闻迷之国!据统计,经常看报的日本人占日本人口总数的93%。日本的新闻机构也非常发达,面对知识水平较高的日本国民和世界各大新闻媒介的激烈竞争,日本的各个新闻机构都在使出浑身解数,以求在角逐中力克群雄,独占鳌头。日本最大的通讯社——共同社也不例外。 8月18日上午,共同社社长酒井新二在北京饭店与本刊总编辑余振鹏并记者会面了。此前,酒井一行在北戴河刚刚拜会了赵紫阳总书记,世界各大通讯社和报刊均快速作出了报道,把酒井之行看作竹下登首相访华的前奏。为此,酒井的脸上依然带有一种得意的神情。  相似文献   
5.
全国性大选是一件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关于大选的报道是重要的政局报道。一般的大选报道是把参选情况、选举结果等写出来就可以了。但《你能如此吗?》这篇关于马来西亚大选的报道不仅写出了“怎么样”,而且回答了“为什么”,把政局稳定与经济发展紧紧地结合起来了。 《你能如此吗?》写了马哈蒂尔对大选的重视和他领导的国民阵线在大选中“获得了马来西亚38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绝对性胜利”,写了马哈蒂尔与“新闻界、  相似文献   
6.
用中文写稿编稿能向纸和笔告别吗?看来,这个日子不会太遥远了。 4月10日上午,新华社国内新闻编辑部的一个房间里,中外客人济济一堂,兴致勃勃地观看中外文电脑编辑终端现场操作表演。桌上摆着的四台电脑编辑终端,吸引了50多位来宾的视线。四台中有一台主终端和三台从终端。每台终端可独立编写稿件,所以一台终端也叫一个工作站。两位年轻姑娘分别坐在主终端和一台从终端前面,只见她们弹钢琴似地按动键钮,显示器的荧光屏上,立刻显出一个个清晰整齐的方块字。主终端荧光  相似文献   
7.
5月3日上午,在位于北京市百万庄外文出版局大楼的一间办公室里,《中国建设》杂志总编辑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正在会见来华访问的菲律宾华文报代表团一行三人。宾主用汉语直接交谈,时而娓娓相叙,时而哈哈大笑,气氛亲切轻松。“三把尺子”谈话从随意的寒暄开始。爱泼斯坦系着红领带,不时含着烟斗。他精力充沛,声音洪亮,全然不象已是72岁高龄的人。代表团团长(《世界日报》国际新闻主编)侯培水问:“你在中国生活了这么多年,有什么感想?”爱泼斯坦说:“中国进步很大,但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我觉得,对中国的情况,要用三把尺子来衡量:一是新中国与旧中国对比,进步非常快;二是已经做的事与还没有做的事比较,已经做的事比还没有做的事少,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三是解放38年来,实际取得的进步与可能取得的进步相比,如果没有什么阻碍和反复的话,应该更大一些。现在有些青年人,只注意把中国与外国进行横的比较,这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8.
国际交流发展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于1980年建立的一个国际机构。它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套经费来源体系,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国的交流事业(指新闻、广播、电视、出版及其它一切用于交流思想的手段和活动),克服目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在新闻和交流领域中的不平衡状态,以便建立一个“新的、更公正和更有效的世界新闻和交流秩序。”国际交流发展计划是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与西方世界关于新闻自由流通大辩论的产物,是它们要求建立世界新闻和交流新秩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9月1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创办40周年的的茶话会上,应邀出席的澳大利亚广播电台台长彼得·巴尼特用刚刚学会的中国话说:“祝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今后的努力成功!祝澳大利亚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关系不断发展!”引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前一天晚上,彼得·巴尼特台长尚未洗尽旅途的劳顿,出席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举行的庆祝宴会之后,又在他下榻的燕京饭店,热情接待了本刊记者的访问。  相似文献   
10.
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简称“亚广联”)是世界上仅次于欧洲广播联盟的第二大国际广播电视联合组织。自1973年中国决定以中国广播电视台(RTPRC)名义行使“亚广联”正式会员权利以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便积极参加了“亚广联”的各种活动,并在1989年作为东道主在北京组织召开了该联盟第26届大会以及其他有关会议。 “亚广联”的会员已达86个 1993年10月6日至14日,“亚广联”第30届大会及有关会议在新西兰的奥克兰举行。 截至第30届大会,“亚广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