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三、《孔乙己》的不朽之处   我们过去常常总结《孔乙己》的主题是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或者更进一步地延伸来说,科举制度吃了人.但事实上《孔乙己》所包含的内涵比这个要丰富得多,不仅仅是针对科举制度,而是针对以鲁镇为代表的整个中国生活的环境.我到绍兴去,看到咸亨酒店门前高大的孔乙己的青铜塑像,面色平和,甚至还带一点笑意地"笑迎四方客",我是觉得满滑稽的.因为孔乙己绝对不是绍兴--如果就把鲁镇直接认同为绍兴--的光荣或骄傲,相反,他应该是这个地方的一个耻辱的标记.为什么说是耻辱的标记?因为实际上就是这个环境把孔乙己"吃"掉了.……  相似文献   
2.
一、信息技术教育"三位一体"的角色定位信息技术课具有非常突出的学科特点:突出的技术应用性、迅速的变化性和鲜明的社会时代性·因此,其教学方法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模式·1.学生素质教育的"先锋者"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技能性为一体,最具现代教育特色,理应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成为素质教育的"先锋者"·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等于软实力的重要性日渐为人们所关注,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逐渐步入中学的课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普及,这对中学计算机实际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2006年,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学生中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我们崇敬和纪念的鲁迅先生已经成为学生“怕”的对象,想来实在可怕。那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让鲁迅和鲁迅作品真正走进学生心中呢?  相似文献   
5.
丘东平作品版本情况复杂,各家著录不一,往往令人莫衷一是。本文以邱东平作品版本沿革及佚书搜寻为中心,介绍了对于丘东平作品文献考校比勘、佚书发掘复原过程中的一些收获。  相似文献   
6.
何谓“中国现代散文”?当我们称某个对象为“现代”的时,所指的究竟是什么?不在这个指称范围之内或被排除在外的又是什么?如此等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牵涉面却很广,不容易得到简单明了的解答。如果我们尝试由此进入对“中国现代散文”和“现代知识、思想、生活和文章”这样的概念和议题的思考,可能很快会发现自己将陷入巨大的观念困惑和“知识海洋”的围困中,茫然无措,难以脱身。  相似文献   
7.
2006年,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学生中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我们崇敬和纪念的鲁迅先生已经成为学生“怕”的对象,想来实在可怕。那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让鲁迅和鲁迅作品真正走进学生心中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这种徒劳,以及在这个徒劳的过程中要不断接受侮辱和蹂躏的这样一种心理状况,成为鲁迅自身的一个情感记忆。他以后的活动就要和这个情感记忆不断地发生关系,反复地做一个能量交换。他的所有的文化选择,来自于哪里?来自于这个最内面的东西:我也是吃人的一份子,我必须彻底承担这个耻辱,然后再去做一点事情。  相似文献   
9.
一、鲁迅文学的思想基础   鲁迅的文学是理想主义的文学.拿我们最熟悉的那些篇章去看:《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祝福》《故乡》《风波》等,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实际上都是社会上最渺小的、最卑微的人群中的个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