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余华在《第七天》中采用的语言类型主要有短促对话式、荒诞式与表征式三类,不同的语言类型反映着不同的文化历史形态,体现出相异的叙述功能。急促对话式省略对话双方,将对话场景迅速呈现,营造出紧张的对话氛围;荒诞感的语言又分为诙谐调侃式与消解权威式两种,勾勒出面目可憎的当下现实;小说语言的节制性与冷淡性主要通过镜头感与色调感两种具有表征性的语言策略体现出来,表征式语言奠定了小说的语言基调。  相似文献   
2.
跨区域关联是美国城市垃圾管理的重要维度。在美国联邦制下,城市相对自主地管理区域内垃圾收集和处理等卫生问题。与此同时,城市垃圾管理与诸多跨区域因素相互影响。20世纪上半叶,纽约市先后采用垃圾填埋、压制、焚烧等方法处理城市垃圾。这些举措看似地方政府的自主决策,实则受到欧洲舶来技术的形塑。海洋倾倒垃圾引发的纽约市与新泽西州的争端改变了纽约市处理垃圾的路径选择。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的人力和物力短缺,迫使纽约收缩卫生服务,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纽约市在20世纪上半叶管理城市垃圾的实践表明,城市垃圾管理不仅是地方事务,更应置于区域乃至全球网络中考察。  相似文献   
3.
存在主义作为20世纪西方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其产生对当时社会的文学、艺术、音乐等诸多领域产生广泛影响.存在主义提出的“世界是荒诞的”、“存在先于本质”等哲学命题影响深远.余华的《兄弟》中有着强烈的存在主义因素,他是在用存在主义的笔调抒写着时代的悲歌.余华向我们展示了作品中两个主人公的命运与两个时代的众生万象,兄与弟两人承受着时代变迁的悲欢离合,诠释了孤独的感伤与命运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5.
关于文学史的研究方法问题,历来学界莫衷一是.与一般文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不同,历史学角度的研究重在评论事件时运用“史的批评”方法,其中,对于事件发生的历史细节的真实性、评价的客观性要求更为严密.《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的细节化写作伴随着“五四运动”的发生与发展,有着评说历史事实的客观性.周先生完成了以历史学的批评方法看待文学事件的写作,独特的研究视角有助于学术研究者不断开拓研究的思路与视域,避免思维僵化与视角窄化.  相似文献   
6.
7.
《晋察冀日报》的前身为《抗敌报》,创刊于1937年12月11日,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创办,1940年11月7日,该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由邓拓担任主编。1948年6月14日,《晋察冀日报》宣布终刊,翌日与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人民日报》合并,改组出版中共华北中央局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即如今的《人民日报》。《晋察冀日报》持续办刊近12年,在宣传党的革命路线方针、调动群众革命积极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