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公共外交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热议的一个重要话题。2011年3月9日,赵启正院长新著《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面世并在第一时间送抵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政协委员驻地,全国政协主要领导及部分委员获赠样书,引发热议,新华社还对此作了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认为,《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是培养公共外交意识的一部难得的教材。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蔡建国则评价道:作者从长期的公共外交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一系列有意义的途径、办法和技巧,很有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能帮助读者很快地了解并参与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2.
2011年11月29日至12月3日,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率代表团访问日本。赵启正院长会见了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并参加了多场学术研讨会,畅谈公共外交和中日友好。  相似文献   
3.
2012年4月21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公共传播研究所举办"微电影与企业精神传播"研讨活动,拉开"人大公共传播与社会认同系列沙龙"序幕。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倪宁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学院党委副书记、传播系主任胡百精副教授主持。研讨会共有来自人大、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等十余家学术机构、企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和业内人  相似文献   
4.
当地时间2012年4月17日上午9点,世界第二大的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公共外交与跨国对话:赵启正新书首发仪式"在伦敦伯爵宫举行。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到现场做主题演讲,并就公共外交的理念同到会嘉宾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内容是优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现实抓手。话语体系和话语实践建构传播内容,传播内容及其效果的沉淀也反过来影响着话语体系的变迁。实际上,20世纪末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出现的语言学转向,~((1))就已经赋予了内容在对外传播乃至国际交往中的核心地位。然而,在跨文化及复杂社会情境的影响下,内容被生产、理解的方式和方向有着极强的不确定性。而且,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主体间理解偏差并不容易被察觉,因而影响深远。这无疑使  相似文献   
6.
张庆园  梁影霞 《当代传播》2024,(1):103-107+112
在主流价值体系中,洗脑广告多被视为一种不和谐的声音存在,与其屡获营销成功的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冲突。在青年亚文化主流化转向背景下,传统精英视角和单一的营销效果分析的局限日渐凸显。本文探讨洗脑广告在普通青年群体中的流行,以及广告营销中被凸显的“沙雕”文化背后的价值体系和行为逻辑。研究发现,现实情境与普通青年的主体性需求是洗脑广告传播实践的重要驱动因素。主流文化起框架性作用,以资本为手段,“框现”青年亚文化特质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框限”了其发展的更多可能,需要在新的社会情境中正视传统视角与青年亚文化转向之间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7.
公共外交以外国公众为对象,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作为与外国公众对话的另一端,除应当拥有一个广泛、高效的运作体系外,还应当具有人格化的机能、进行人格化的呈现。关于公共外交行为主体人格化呈现的建设实例,我们可以把眼光投向大洋彼岸——美国,在数万亿美元的投入之下,其数十年的公共外交实践有着可供我们思考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张庆园 《新闻记者》2012,(10):25-30
本文通过考察典型个案分析指出了当下新闻发布的两大发展趋势及其给发言人和记者带来的挑战:发言人需要准备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表达和交流方式,以便与媒体和更广泛的受众进行有效交流;记者则在面对更加激烈竞争的同时,不得不在新闻产制链条上寻找自己新的位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详细阐述了适应策略。最后还对新闻发布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分析,提出新闻发布即组织或个人有意识地对外界传播与自身有关的、有可能成为新闻的信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