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003年的一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表明,目前我国达到公民科学素质标准的人口比例为1.98%,尽管这个比例并不高,但比2001年上升了0.6个百分点,比1996年上升了1.38个百分点,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个增长速度是较快的。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原因不全在科技报道,但普通受众科技信息的主要来源是科技报道,由此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报道有了长足的进展,科技报道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一项同日本、美国、欧盟的比较调查显示,我国公众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了解程度均为倒数第一,由此亦可知,我国的科技报道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特点及一般规律,并结合教学工作实际提出:今后要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更好地把他们培养成为民族地区合格的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3.
4.
党内监督是搞好党的建设,端正党风的重要问题,党风又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因此党内监督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党历来就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并且不断予以加强。在当前新的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这项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加强教育,强化监督意识 监督意识是搞好监督工作的首要问题,因此要强化这方面的意识,提高和深化对监督的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的理解和认识,端正态度,才能自觉有效地进行监督。要加强意识的培养教育,主要应从三个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深入学习,并结合学习有关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从而在思想上明确了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这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易》是一部占卜之书,但其中所体现的文学批评思想则是相当丰富的。其一是关于文学本质的认识,事实上它同古希腊时出现的文学“摹仿”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周易》中对文学艺术本质的认识也是这种摹仿的观点,而且这种摹仿是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再现。其二是关于文学体裁,《周易》中所体现的文学体裁思想是后世文学体裁的一个源头。其三是关于情与辞,《周易·系辞》进一步探讨了情与辞的内在联系,辞的风格往往因情的不同而不同。其四是关于文学的审美,《周易》中的审美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八卦的审美卦象;二是断辞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7.
吉峰  张恩普 《传媒》2015,(12):60-61
道格拉斯·凯尔纳提出“媒介奇观”(media spectacle)的概念,在从批判的角度反观大众传媒娱乐化现象后指出:“那些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它包括媒体制造的各种豪华场面,如体育比赛和政治事件.”传媒时代下,通过多元化的媒介形式,在一定时间段内,不断地制造话题,吸引更多的人注意.各类多元化的媒体是适合制造大众关注焦点的绝佳平台,活泼的文字、知名人士的参与、画面的绚烂多彩、艺术作品的精美华丽、影视作品中动人的故事等,这些都可以为妈祖文化娱乐化传播提供出创造“媒介奇观”的契机.而“媒介奇观”的存在,也正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一种难以规避的文化症候.  相似文献   
8.
9.
曹丕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位以文论家的主体意识和自觉精神开展文学批评的文论家,他的文学批评思想主要集中在“品评才性”上,也就是对作家作品的批评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文人”论,也就是作家论。曹丕的“文人”论受儒家和道家及汉魏时期“才性”论与人物品鉴的影响,着重对“文人”的“才性”进行品评。其二是“文气”论。曹丕的“文气”论直接受到儒家和道家关于“气”的思想影响,注重探讨作家作品的生命内涵与生命特质,具体而深入地解释了“气”在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扇子是源自华夏本土的一种沟通介质,除了日常纳凉逐暑、拂灰掸尘、扑蝇驱虫等实际功能之外,也是一种信息传播的介质,起到了一些独特的沟通功能.在海上丝绸之路之上,扇子作为商品向异域传递着中国的文化.扇子的社会性功能在于象征权威身份、寄情、托志、附庸风雅、展示才华.扇子能够承载美学意义,也可以呈现政治道德;扇子是艺术表演的道具、人神沟通的媒介、社会角色的衬托、增进感情的桥梁,也是中西文化之间交流的使者.在文化输出和输入过程中,扇子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从礼仪扇、团扇到折扇,材质与形质的变化为扇子赋予了更加多元化的符号意义.当代社会中,扇子作为传播介质,对传统文化的内涵既有传承也有延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