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的使用方式对于政治传播而言十分重要。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于2012年7月22日凌晨在新浪网开通的法人微博,在2013年的第一天已拥有360万粉丝。其与网民群体成功对接的一个重要桥梁,便是在语言传播方面做出的改变。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依托自党和政府的党报党刊与市场化媒体依据各自的生存法则,逐渐导致出两个不同生态的舆论场。前者囿于政治包袱,使用的是体  相似文献   
2.
电视的跨国传播,涉及国际格局、国家政策、文化形态、个人创作等各个层面,因此,对于中国电视如何走向世界这一问题的探讨,便不应局限于焦距与色彩本身。中国电视的对外传播与国际受众对中国的认知不协调有何具体体现?改变这一滞后局面又需建立怎样的具有政策持续性、人才培养耐性、个人文化坚守相统一的长效机制?在建立长效机制、培育中国电视国际竞争力的漫长历程中,世界范围内文明体系之间的较量又在以一种怎样的状态自顾推进,而中国又应以怎样的局面赶超这一时间差?本文以上述问题为逻辑线索,力图对中国电视走向世界的宏观格局做深度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梓轩  徐丹 《青年记者》2010,(14):28-29
在业界与学界对Web2.0概念的热烈争议中,Web2.0实际应用层面的使用正在推进。大学生群体是媒介话语传递与媒介增值服务争夺的重要群体,在这个群体中,Web2.0的各项具体使用呈何情形?  相似文献   
4.
5.
一、中国电影:表达、生产与消费的三重错位 中国电影所置身的社会是一个胶着的集合体.在这个集合体中, 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同时存在着传统性、现代性、后现代性文化断片和真实社会中各个时代并置的经验杂糅.[1]前现代的农业社会传统的保留与变异、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同产业发展在不同的工业化进程中与市场化推力中,加之后现代的消费逻辑、信息社会、媒介景观、需求细分等等,网状地编织进个体与群体、民间与主流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与中国改革的具体目标、途径紧密相关的,是关于现代性的学理争论、思潮融合与冲突。20世纪90年代以来,本来具有自明的现代性基本价值具有了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内涵。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其在现代性具有家族类似特点的价值序列中有着怎样的选择与呈现,值得关注。评论作为该报的传统优势,延伸到了其微博版。本文通过研究《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中发布的评论类内容,力图探析其对改革的优先原则做出的思考与表达,以及转变政治传播话语体系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Twitter(@XHNews)开设于2012年2月,并于2012年3月1日发布了第一条推文消息。通常情况下,新华社Twitter使用英文发布相关新闻消息,但在极少数情况下,也会发布中文或其他语言的推文。根据本研究统计,2014年3月期间,新华社Twitter的关注者从2.91万增长到6.19万,一个月之内增长1倍;在其后的4月和5月两个月内,关注者更是迅猛攀升至46.2万。本研究选取新华社Twitter在2014年3月1日0:00至3月31日23:59(Twitter网页显示时间,西七区区时,与北京时差15小时)之间发布的1206条推文作为样本,进行编码。在对其推文整体特征进行编码分析的基础上,特别针对发生在当月的昆明“3·01”暴恐事件和马航MH370客机失联事件进行重点分析,并对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数字视听媒介及其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情境,推动用户产生新的媒介实践,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现象,即情境生成逻辑向流媒体用户让渡的转变、情境功能作为交往工具的偏移,以及情境秩序在去公共性过程中权力再结构化的取向。其中隐含着情境之于用户身份构建的二重性:一方面,流媒体用户依据情境构建身份,身份的构建过程进一步激发了情境的创造;另一方面,这些被构建的身份呈现出去情境化的流动趋向,造成了身份与认同的疏离。对此,文章在厘清数字视听文化新情境特征的基础上,阐释流媒体用户基于身份的情境互动过程,以及身份认同疏离的成因及危机。更进一步,文章尝试将新媒介—新情境—新行为的线性模式延展为更具解释力的用户主导循环模式,并提出通过共识的凝聚、公共性的重拾和共同体的重建,推动数字视听文化的良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媒体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它们自身的形象也往往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因此,塑造主流媒体“真实可信”的国际形象,成为在全球化的世界中确立中国积极形象的一个关键部分。全球公众在对中国形象,包括中国传媒形象进行认知时,早已接受了占国际主流的西方大众传媒对中国的描绘。长期以来,虽然中国的电视台在国内公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但在国际上,却被贴上了“党国媒体”的标签,影响公信力的发挥。锻造内功的改革和发放外力的传播要同时并举,持之以恒,才能最终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的国家电视应该转向公共服务体制,在全球市场中,吸取西方传播思想和制度设计的精华,建设具有民族传统和中华特色的当代文化,才能真正“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人民日报"在较短时间里引起广泛关注:2012年7月22日凌晨,微博正式开通,运营百余天(截至2012年11月末),粉丝数量突破300万.作为中国其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的微博版,《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以‘权威声音、主流价值、清新表达’为目标定位,以‘参与、沟通,记录时代’为责任使命,内容设计以传播《人民日报》观点和信息为主,兼顾国内外重大事件和服务类信息,并将适时组织开展微访谈、微直播、微调查等活动,关注社会热点,回应公众关切."①积累开博以来的良好经验,在对十八大的报道中,《人民日报》法人微博既在严肃性和导向性上有所坚守、又用贴近网民的语言传播着信息,并有效互动;既做到了新闻立博、又实现了观点强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