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让步复句的预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步复句是主观性较强的复句,故它的语用性也较强。可以利用预设的投射和预设触发语的知识,分别考察两种典型让步复句——“即使”类让步复句和“虽然”类让步复句的预设,最终判断出让步复句的预设并不一定等于各分句预设之和,这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考察。  相似文献   
2.
文学概论课改革刍议刘绍信,张洪超师范院校中文专业与其他综合性院校中文专业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强调师范性。师范性实际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教材设置应符合实际师范教育的需要,又包括教学过程与方法应向师范教育方向倾斜。同时也包括在培养目标问题上有意识地实现...  相似文献   
3.
"你这(个)+NP"结构的多角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中的"你这(个) NP"这一特殊结构形式,具有很浓的口语色彩和很强的表现力,可以从三个层面对它进行分析考察。句法上,它与"把"字句的句法特征有关联;语义上,它主要表达说话人内心的愤怒和强烈不满;语用上,它主要用于面对面的对话中,既具有指称功能,又具有表情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文自考与语文高考表面看来不是一个系列,参照系统存在较大差异.按理说,在中文自考中斩关夺隘,屡战屡胜者不应在语文高考中措手无策.因为语文高考起点是高中课程.但事实上,一些获取中文自考证书的学员在高考语文试卷面前依然是满面惶然.这就形成了一种我们生活中一道奇怪的风景,一些具有中文自考专科、本科学历的学员的语文基础不如一中等水平的高中生.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从试题角度着眼,可以看出自考与高考的脱节以及忽略高考有益经验的习惯方式的弊端.  相似文献   
5.
成语是人民群众在语言实践中长期锤炼而成的语言形式。它之所以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除了内容丰富而深刻以外,具有较好的修辞艺术也是重要的原因。本文从四个方面谈谈成语的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时、度、效。”这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舆论引导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的创新发展。在社会环境、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传统的舆论引导方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实际需要。“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这就要求新闻界认真总结新闻实践的经验教训,更加注重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在把握好时、度、效上下功夫,努力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相似文献   
7.
《道德经》蕴含着系统的社会治理思想:对社会治理的根本要素——人;社会治理目标;社会治理原则;社会治理方法论;社会治理者的道德素养以及社会治理的其它诸多方面都有论及,形成了对社会治理系统的哲学思考,可谓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社会治理著作。《道德经》所蕴含的古老社会治理智慧具有现代价值,对我国当前的社会治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目前,网络新闻语言已经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范畴,林纲博士的江苏省哲社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网络新闻语言的语用分析》已经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8月出版。这是国内第一部以广义的语用综观论为理论背景,系统全面地分析网络新闻语言现象、描述网络新闻语言传播规律的专著。  相似文献   
9.
对哈尔滨地调调度员与宁波四维科技公司共同开发的《哈尔滨地调调度员培训考试题库》系统所具有的检索迅速、处理可须、评卷方便、存储量大、保密性好、扩充性强等功能和结构特点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该系统将以其自行特点,不断提高电网运行值班人员岗位培训的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进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从人称指示的非常规用法反观人称指示的常规用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为言语的发生往往与具体的语境紧密相连。因此,对人称指示现象进行研究,也成为语用学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具体的言语用例中大量存在的人称指示转移现象,我们能够通过它们反推出人称指示常规用法的一些基本特点。这对于判定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用法和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称指示语的规律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