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三、子部(下)──类书与丛书类书类书释义类书是中国古代博采众书原始材料分门别类纂辑而成的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它既是查阅各个专门知识的工具,又是兼容博纳古代文献资料的渊我。类书的创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类书,是三国曹魏初年编纂的《皇览》。魏文帝曹丕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十分重视文化事业,就在它废汉建魏的前几个月,于延康元年(22O)令儒臣王象、缨袭等人,纂集经传,随类相从,分为四十余部,每部载文数十篇,共一千多篇,八百余万字,数年编成,名为《皇览)}。《皇览》开创了类书的编纂体例,成为类书的始祖。类…  相似文献   
2.
这里,选取史部部分类目,略述其学术源流。 (一)纪传体 纪传体是以纪、传等人物传记为主,辅以表、志,综合记载史事的史书体裁。 1.纪传体的创始与体例 纪传体的创始 纪传体创始于《史记》。早在司马迁写《史记》之前,先秦史学已在史书的编纂方法上出现了一些不同的体例。司马迁吸取前人成果,综合各体,集于一书,创造性地组织成一种新的史书体裁。《史记》全书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个部分。本纪,是帝王的传记,按编年体裁的形式,依年月顺序,记载帝王的政绩言行,兼及当代各方面的重大事件。表,是以表格形式,按时间顺序,提纲挈领地谱列史事的大事记,它使纷乱繁杂的史事眉目清晰,条贯系统,  相似文献   
3.
三、子部(上)在古代文献四部分类中,子部居第三位。(-)先秦诸子产生的学术渊源与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学术文化由官府传布民间西周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盛世。政治上,实行宗法统治,周王为天下宗主,封地建国,世卿世禄;学术上,学在王官,一切学术文化都控制在王公贵族手中。当时,官师合一,不仕无学,也就是说,有官学而无私人之师教,有官书而无私家之著述。时至春秋,社会制度剧烈变革,奴隶社会已濒临土崩瓦解之势,学术文化由官府严密控制的局面,便失去了它继续存在的政治与经济基础。于是,世操学术文化之业的“畴人…  相似文献   
4.
(八)史评1.“史评”类目的设立与史评体史书评论、考辨史事与史书的专门著作,称为史评体史书。“史评”作为史部类目,是南宋晁公武私撰书目《郡斋读书志》首先设立的。类内著录图书二十三部,视其内容,可分为三类:一是评论著作,如刘知几《史通》、吕大忠《吕氏前汉论》、杨桔甫《三国人物论》等;二是考辨著作,如刘放《东汉刊误》、吴旗《唐书辨证》与《五代史纂误》等;三是注释著作,如司马贞《史记索隐》、窦苹《唐书音计卜等。晁氏之前,注释类著作,大都随本书著录;评论与考辨著作,或随本书著录,或著录于“杂史类”。如《…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个历史问题,都必须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个基本条件。撰写历史,如果不明地理,就无法使历史事件的过程条理分明;研究历史,如果没有地理知识,就无法彻底搞清历史事件的过程及其真相。这充分说明地理在史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史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三)纪事本末体 1.纪事本末体的创立 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记载史事的史书体裁。它把记载的内容,分门别类,排比组合,条贯归纳为一个或若干个历史事件;每一个历史事件独自成篇,标以相应的题目,按时间顺序记其始末。  相似文献   
7.
四、集部在古代文献四部分类中,集部居第四位。(汉书·艺文志》“诗赋略”是集部的源头集,指诗文集。所以称“集”,意取集聚众篇为一书。两汉以前,无“集”之名,抒情明理之文与辞赋诗歌大都以单篇形式保存在史传中,《史记》、《汉书》、《后汉书》都录载了不少。所以,《汉书·艺文志》分六个部分著录图书,无集部之设,于“诗赋略”中著录诗赋作品,类分五种。《隋书·经籍志》以经、史、子、集四部著录图书,于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三类著录诗、赋、文集。棉志)集部序:“班固有‘诗赋略’,凡五种,今引而申之,合为三种…  相似文献   
8.
(六)政书 政书,是以事类为中心、记载典章制度的史书。这种史书体载,今天又称典志体。 1.“政书”类目的设立 “政书”这个名称,运用到目录学上,最早见于明代钱溥编撰的《秘阁书目》。钱氏之前,史部著录此类史书的类目尚无定名。南朝梁代阮孝绪编撰《七录》,设立“旧事”类,《隋书·经籍志》因之。《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  相似文献   
9.
二、史 部 按我国传统的图书四部分类,史部居第二位,著录史书。 (一)释“史” 我们要探求史部文献的学术源流,就不能不首先了解“史”字的意义。 “史”字本义《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又”是右手,右手持“中”,许慎训“中”为“正”,指人的品德,意谓史者记事要秉持中正之德。但是,品德是无形之物,不可手持,所以后人多不同意许慎对“中”的解释。那么,“中”是什么呢?吴大澂《说文古籀补》:“史,记事者也,象手持简形。……‘持中’即持册之象也。”江永《周礼疑义  相似文献   
10.
1.编年体的创立 按照年时月日的时间顺序编排史事的史书体裁,称为编年体。 标时记事是人类早期使用的最基本的历史编纂方法 夏代的历史记载,限于资料缺乏,目前还无从知道。殷代的甲骨文,已经采用干支纪日,有的还记有月或年(甲骨文中“祀”的时间近似“年”),只是记日在记事文字的前面,而记月或年在记事文字的后面。如:“癸巳卜,贞:王旬无祸。在十二月。”(前二、一五、三)又:“癸丑卜,贞:今岁受禾弘吉。在八月。隹王八祀”(粹八九六)西周铜器铭文,有的不标时间,有的记有月日,还有一些已经年月日俱全,而且记时部分完整地置于记事文字之前。如曶鼎铭文:“隹王元年六月既望乙亥,王在周穆王大室。”又虢季子白盘铭文:“隹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作宝盘。”西周金文的纪时形式,已与《春秋》的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