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民生新闻是报道大众生活事实、以大众为收视对象的新闻模式。因而贴近感是构成民生新闻与民众相关的要素。地域上的贴近。身边的人物和事情上了电视,当然会让当地民众感到新鲜。哪怕是家长里短、街谈巷议,都会让民众兴奋。但这种兴奋显而易见不会持久,因为地域上的贴近是相对的,也是需要媒体巧妙拓展的,不能机械地理解地域贴近。媒体要抓住“贴近”做文章,制造涟漪效应。为了达到使受众有地域上的贴近感,要注意两点:一是把远在天边的事情叙述得近在眼前。现在的世界开始步入地球村时代,因特网使民众与周围世界的远近亲疏,不再单纯地是地理距…  相似文献   
2.
典型报道是我国新闻宣传中非常重要的形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都发挥着引导教化的作用。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典型报道这种报道形式如何适应新形势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生存和发展,引起了媒介人士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3.
《百家讲坛》是它制度化产业链运转的成功实践;明确了自身的价值与权力,并以基本性制度体现价值与权力;《百家讲坛》的操作性规则主要有两点:以核心产品为中心的自身生产理念定位和由此向品牌产品和延伸产品的发展;《百家讲坛》的缺陷在于:受众中心论使制度板结,受众群收缩,制度主义的"情势结构"塑造编导和主讲人走向媚俗化。  相似文献   
4.
对于大多数新闻从业人员来说,舆论监督和褒扬性报道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它们不仅涉及的工作领域不同,甚至连采访手段、写作文法也都不尽相同。它们怎么能扯到一块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