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彭艳戎 《东南传播》2016,(6):126-127
电影教育历经从早期自我学习,到学徒制、学院制教学,再到互联网大潮下的新媒体教学,从历史沿革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对影视人才培养上不仅针对电影工业化和科技发展做出了相应的改变,更保留了对创作者影像风格以及思想内涵的培养。而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形式,在契合当下发展潮流的同时,成为了一种促进影视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崭新形式。  相似文献   
2.
许多关于纪录电影或电影的史记编年体的学术著作里,往往把纪录电影推至直接电影就戛然而止了。而对于之后纪录电影更多的描述是独立制片、新纪录电影等。关于系统地阐述Activity Documentary的章节还未完全成形,也没有专门的理论来解构它。本文尝试用拟人论及主体视点解构Activity Documentary,以及制作纪录片的导演们,力求更接近该种模式纪录片的本质。纪录电影随着人类的发展史开始了新的篇章。纪录电影早期在纠结于对真实的探究,人们总是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是否真实上。这倒也可以理解,毕竟人们不想陷入不可知论的恐慌中,和所有的记载人类历史的方式一样,既然拿起了纪录的工具,那虚假的纪录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其实纪录电影发展到现在,学术界还不能给它一个非此即彼的界定,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就说纪录电影一直在路上好了。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的新左派运动,Activity Documentary逐渐走上舞台,它的出现刺激了纪录电影的再一次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