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3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98年3月19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新当选的国务院总理朱基和四位副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这次招待会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普遍关注,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人们为新一届政府即将实施的一些大政要略感到振奋,对敢于毫不犹豫迎接挑战的新的领寻班子寄予厚望。这次招待会在群众中的影响如此之大,充分体现了电视这种媒介所具有的传播信息迅速、及时、覆盖面广的特点。这次电视直播节目,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多姿多彩的画面(像记者招待会这样的节目本身没什么丰富的…  相似文献   
2.
辞趣三论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有关辞趣的学说,对于现代社会,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近30年,虽有少数学者对辞趣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对辞趣的有关问题,研究还较薄弱,认识也较模糊,甚至出现偏差。针对这一点,文章着重论述辞趣的界限、产生基础及辞趣中的音趣等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王希杰先生的<汉语修辞学>(初版)和<汉语修辞学>(修订版)的对比研究,阐述修订版<汉语修辞学>新特点,分析王希杰先生修辞学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辞趣三论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有关辞趣的学说,对于现代社会,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近30年,虽有少数学者对辞趣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对辞趣的有关问题,研究还较薄弱,认识也较模糊,甚至出现偏差。针对这一点,文章着重论述辞趣的界限、产生基础及辞趣中的音趣等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2005年1月14日,"王希杰先生修辞学思想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召开,这是一次师生互动性、座谈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王漫宇教授、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助理兼汉语编辑室主任周洪波先生、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路宝君教授、徐丹晖教授、彭宗平副教授、李峰副教授、外交部美洲大洋洲司李凡女士、人民教育出版社汉语分社狄国伟先生,以及中国传媒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部分研究生.会议由徐丹晖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吴礼权教授发来了贺信并提交了长篇论文<从〈汉语修辞学〉修订本与原本的比较看王希杰教授修辞学思想的演进>,南京大学博士生李子荣也提交了论文<修辞学是一门语言学科--〈汉语修辞学〉(修订本)读后>.  相似文献   
6.
新闻作品的基本材料是语言。广播宣传一分钟也离不开语言。语言的运用,对搞好广播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编辑、记者要把广播的每一句“话”说好,不仅要重视“说什么”,使宣传的内容正确,而且还要讲究“怎么说”,让语言发挥最大的效力。“说法”不同,效果迥异。因此, “要懂得语言,就必须读一读我国光辉的精通语言的古典作家”, “必须去寻找这样的语言大师:他写的故事的情节已经看来腻人了,但你读它一百次,你依然是有兴趣的”(加里宁:《论通讯员的写作和修养》)。我国的曹雪芹就是这样一位卓越的语言大师。他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