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聪明睿智,就是表现在特定的环境里,创造最佳的采访气氛,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佳的采访效果。 所谓最佳采访气氛,就是同采访对象一见面就像老朋友似的倾心交谈。采访对象能敏捷地思维,积极向你提供真实、生动的材料。创造这种气氛,是一种艺术。记者要寻找同采访对象的接近点,激发采访对象的兴奋点,捕捉引起采访对象的共鸣点,发现采访对象言行中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采访中起主导作用。 寻找接近点  相似文献   
2.
3.
本报对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批评,是在去年11月就展开了,我们连续发表了一组言论(《上了“红头文件”的摊派都合理吗?》《打破一块挡箭牌》《且说九牛身上拔一毛》);一封村党支部书记的来信(《农民负担何日轻?》);一篇调查报告(《农民负担知多少》)。这组批评报道不仅在时间上超前,而且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引人注意的观点,例如:正确估计农民富裕程度的观点,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也要量力而行的观点等等,尤其是批评用“红头文件”向农民搞摊派,更  相似文献   
4.
我国报纸近几年来出现的周末版热,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综观办得好的周末版,他们在接近性与高品位二者的关系上处理得比较好。但毋庸讳言,有些报纸的周末版在处理这二者的关系上失之偏颇,注重了接近性,忽视了高品位,“接近”变成了媚俗,周末版变成了“自由版”,格调低下,品位平庸,偏离了办报宗旨。 追求接近性与高品位的和谐统一,努力“近”中求“高” 周末版是在增强报纸的接近性的强烈呼声中问世的,也以其“接近”令读者耳目一新。所谓接近性,是指报纸宣传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形式为读者所喜闻乐见。生活中存在着新闻报道的“矿藏”,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基本、人们最关心的东西。周末版具有接近的优势,因而赢得了读者。但是,人们对周末版高品位的要求也不容忽视。高品位  相似文献   
5.
1992年8月12日,江苏大丰县“6·8”特大凶杀案中的2名逃犯窜至南通市境内,我市警民共布法网,经过7个多小时的围捕,终于将逃犯擒获。新坝乡29岁的个体户陈振华自告奋勇参加了这场战斗,对逃犯穷追不舍。英勇搏斗,身负外伤37处,英勇事迹非常感人。 本报记者陈君佑和市公安局的通讯员写了长篇通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搏斗》,报道了围捕经过。我在审稿时,觉得陈振华的材料很感人,但文中所花笔墨很少,而大量笔墨是写公安干警。我建议他们充实陈振华的材料,把题目改为《警民共布法网 罪犯插翅难逃》。不料,作者说:“公安局的领导还建议删掉陈振华的材料,把还没有写到的武警官兵补上。”我思考了一下,决定请作者再为陈振华专门写一篇通讯,安排在一版头条发表;我写一篇评论配发。  相似文献   
6.
什么样的能力对记者最重要?我认为是思考能力。优秀作品无不是记者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思想积累的结果,而后者尤为重要。记者之间的差距,主要来自认识世界的能力的大小,来自记者思考问题的能力的大小。小报记者也要干出大名堂我酷爱新闻工作,也很爱我们的报纸。有人瞧...  相似文献   
7.
今年36岁的江苏南通人民广播电台记吴雪琪,从一名普通工人改行从事新闻工作13年来.已有21篇(次)作品获省以上新闻作品奖.其中8篇(次)作品获得国家级政府新闻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主创并执笔的录音通讯《飘扬吧,五星红旗》、《透视招聘“村官”热》分别获得首届中国新闻奖和第九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相似文献   
8.
本报对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批评,是在去年11月就展开了,我们连续发表了一组言论(《上了“红头文件”的摊派都合理吗?》《打破一块挡箭牌》《且说九牛身上拔一毛》);一封村党支部书记的来信(《农民负担何日轻?》);一篇调查报告(《农民负担知多少》)。这组批评报道不仅在时间上超前,而且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引入注意的观点,例如:正确估计农民富裕程度的观点,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也要量力而行的观点等等,尤其是批评用“红头文件”向农民搞摊派,更是切中时弊。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报纸近几年来出现的周末版,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周末版内容丰富、编排新颖、形式多样,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在引导社会舆论、扩大信息量、增强服务功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和积极的作用。综观办得好的周末版,他们在接近性与高品味二者的关系上处理得比较好。但毋庸讳言,有些报纸的周末版在处理接近性与高品味的关系上失之偏颇,忽视了高品味,“接近”变成了媚俗,格调低下,偏离了办报宗  相似文献   
10.
去年11月,本报连续发表了一组言论《上了“红头文件”的摊派都合理吗?》、《打破一块挡箭牌》、《且说九牛身上拔一毛》;一封村党支部书记的来信《农民负担何日轻?》;一篇调查报告《农民负担知多少》。事隔一个多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六省农业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