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
“赛博文化”与人类的孤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文化是“器用”与“道统”的结合,传播手段一定会“内置”为文化要素;网络文化所建立起来的虚拟世界使人类距离“物本”越来越远,因此产生了两种“主体间性”感性孤独将带来感受能力的蜕化,破坏主体的完整存在,影响人的自然质量;网络也会影响人的社会质量,信息崇拜破坏有意义的相对封闭状态,使人类文化失去理性孤独,“速度”将高于“深度”,成为社会智慧主流,包装的文化快餐将更进一步地排挤精致的文化大餐。“文化轴心时代”的学术大师与艺术大师在未来社会很难产生。  相似文献   
2.
朦胧的浅灰色封面上印制着迷离的古代壁画,使这部装帧精致的著作抹上了一笔神秘色彩,而书名《禅宗与中国文化》的头两个字就更眩惑了。对于我们凡夫俗子来说,佛学的艰深很难让人受用得起。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开玩笑说:“没有当和尚的心思就读不懂佛学著作。”以僧俗之间思维方式的距离上讲,这话并非没有道理。所以我历来对佛学敬而远之。但是在人文科学的研究中,我们面前时常出现这样的矛盾,没有自身宗教的汉文化总是  相似文献   
3.
徐宏力 《现代传播》2001,1(2):16-21
西方现代传播对于东方文化"维模"(Latency)产生了极大压力,西方现代传播中的文化糟粕对于东方民族产生了内在的消极影响.中国学者应该发挥集约力量,组织大兵团作战,带头建立起能与西方学者进行对峙交流的"东方传播学派",开发积累东方智慧中的传播学资源,抵制趋同论的"世界主义",反对封闭论的"民族主义",为建立平等、健康的国际传播秩序进行对策研究.东方传播学的最佳状态是与西方传播学相济发展,最高境界是"比较传播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4.
理想的人文学科是个梦,只有少数学科能够登顶,但是所有学科都有临界机会。学术大师是学科之魂,最重要的不是有没有大师,而是能否形成大师产生的机制。学派建设高于学科建设,前者是后者质变的标志,为此,要培育“和而不同”的学术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5.
一、国际化的服装品牌建设   中国服装协会公布了<2003-2004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报告>,到了2003年,我国的服装生产总量为98.43亿件,是世界上第一大服装生产国,出口总额804.84亿美元,是世界第一大服装出口国(1).但是,在国际高附加值市场上,见不到我国品牌,甚至国内高端市场也被西方品牌占领着,尽管产地常常就在中国.……  相似文献   
6.
模糊方法起源于数学,但是对于不确定性更强的文学是更有效的认识工具。大文学是个“正则模糊概念”,其核心部分是纯文学,其边缘部分是亚文学。如果动态地看问题,从文学向非文学领域伸展是“泛文学”,反向的是“潜文学”。“大文学理论”表现为对文学与对理论的双重超越。“前文学”时期的大文学是自在的综合智慧,实际上是大文化,“后文学”时期的大文学需要自觉的积极开发,向影视与网络、向市场经济的推进使文学边缘化了,但是使文学性中心化了。  相似文献   
7.
山东蓝海酒店集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员工的素质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非常的巨大.因此,家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于团队的建设的作用非常的巨大.家文化的目标是"为员工提供优质生活".而"感恩文化"建设是家文化氛围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国学工程的重要内容."感恩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打造高凝聚力的团队,因为感恩文化培育奉献精神、忠诚度与责任心.  相似文献   
8.
他真要有点儿勇气,似这样树起“模糊学”的大旗。但是白纸黑字已经摆到读者面前——《模糊学导引》。“模糊”之为“学”,着实容易引起人们的议论,或怀疑其标新立异,或责怪其小题大作。国外常称之为“模糊集合及其应用”,宁可多费几句唇舌也不愿贸然标榜之为“学”。国内倒还有旁人急于使它堂而皇之地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但是怯于“模糊”历来在科学之林中为人所不齿,所以就起了个洋味儿十足的名字“弗晰学”(Fuzziology),试图给人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苗东升同志则没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踌躇,竞直称之为“模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当代人写不好当代史,就像眼睛看不见自己一样,精当的结论,要经过时间的沉积和过滤才能形成。这种看法并不错。但是在避免当事人偏见的同时,后代也失却了他们的真切感受,甚至可能忘掉史实。所以,是非功过可待后人评说,而保留人类的记忆是每一代人的历史责任。读完《缅甸,中日大角逐》(以下简称《角逐》),我又惊又喜。惊的是抗日战争史在国境线那面的热带丛林里竟然写着如此惨烈的一页,倘若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研究是番浩大的工程,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文化内容之庞杂,庞杂到至今无人能给“文化”下个确切定义的程度,从婚丧嫁娶到衣食住行,从治国安邦到诗文丹青,到处都跟定着文化影子;二是中国文化之悠远,上溯史前人类,下及当代文明,华夏民族的脚步或轻快或沉重,总是在历史的每一里程上留下痕迹。这还是仅就狭义的中国文化,即汉文化而言,倘若旁及少数民族,那便是只有集众多人文学家的智慧方能成就的事业。所以,名之曰,“中国文化研究”之类的学术成果极易流于大而无当,多有大题小作之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