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精彩的发言.各位都是伞国著名的红学专家,你们所讨论的问题涉及到了<红楼梦>研究的诸多方面,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在你们的发言中提出了研究<红楼梦>的方法论问题,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再有对我印象很深的是,你们对红学的研究有着深深的忧患意识,这点着实可贵.下面我就根据大家所谈的问题来谈谈我本人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以就教于大方人家.  相似文献   
2.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读懂老子的《道德经》一定要说清楚"道""无""自然""无为"等范畴。"道"有多义。"无"虽亦有多义,但主要是哲学义。哲学概念框架下的"无",不但不是"没有""不存在"的意思,而是表示的是"有""多"的意思,从而体现着"无"的无限性和无规定性。"无"是道的存在方式。道是无,道是一,道是体;德是有,德是多,德是用。所以,老子的《道德经》又可称做《无有经》《一多经》《体用经》。而这一有着特殊义旨的"道德"又通过"自然""无为"范畴得到强化。当然,只有在多个层面上去理解"自然"和"无为",才能揭示出它们的丰富内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4.
中华传统文化一以贯之地“闻于道”“立于道”“志于道”“合于道”。思想、精神和信仰构成“道”的本质内涵。对“道”的追求,无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具特色的价值取向,从而也形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而对“道”的追求又具体通过中国哲学的重人的心性,人的价值和意义,人的生活和生命等问题得到呈现,由此也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是要将重点落在对“人之为人”的德性的光明和安止之上。“以伦理为本位”“以人为本”遂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对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伦理德目一一“仁”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并最终确立了以“仁爱”为中心的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阅读和研究《西游记》有诸多进入的维度。论文提出了"从天人的高度","从经典的广度","从佛道的深度"来解读《西游记》的观点。《西游记》所承载和表征的主要是佛教和道教之"道"。对《西游记》这样一部文学经典的最深入解读那一定是要落实到人性、人生上,从而彰显人性的良善、正道、正义。《西游记》中所体现的中国宗教多神崇拜和多神互容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厚德宽容的特点也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国学谈     
指称中国传统学问,指谓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概念被广泛使用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从学术与思想两个角度来确定国学研究的范围是国学研究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作为思想文化的国学主要是指儒道佛三家。儒道佛三家都明确建立了他们各自的核心价值观。深刻揭示儒道佛思想的价值取向及其人生意义,从而实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乃是研究国学之终的。  相似文献   
7.
中华传统文化重“明心性”的价值取向和主“一天人”的思维方式皆是以“无神”为其本质特征的.构成中华传统文化主体的儒道佛,尤其是儒道两家对“上帝”与“鬼神”所采取的态度以及儒家的“人事为本”与道家的“自然为本”的思想,其实质亦皆是取向“无神”的.中国无神论所昭示的“人文”‘有为”“创造”“自由”诸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并最终成中华民族千古以来一以贯之的精神追求.无神的人文精神终将能够成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再造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战争的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人性关系紧密。战争爆发的原因最后要归属于人性。人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战争中显露无遗。因此之故,站在人性的角度来阅读和品味战争题材的《三国演义》自然地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战争会使人之为人的本性扭曲和异化,作为集权术、心术、诡辩术、阴谋术、心计、鬼计之“大全”的《三国演义》将此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什么样的人性应该唾弃,什么样的人性需要弘扬,这是我们阅读任何堪称经典名著时所要最后落实的地方,《三国演义》亦应作如是观。  相似文献   
9.
徐小跃 《新世纪图书馆》2020,(1):F0002-F0002
读书是有不同境界的,恰如人生有不同境界,也就是说,读书的境界与人生的境界是相关联的。人们谈境界,实际上就是谈人生的不同需要,不同喜好,不同追求而已。就中国而言,人生境界有以下三种理论。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首要问题南京大学徐小跃目前进行的素质教育把道德教育摆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在的问题是,在高校的大学生中进行道德素质教育应首先在哪些方面用力,大学生最需要强化的是什么。在我看来,应该归纳为“两感”、“两心”,即“使命感”、“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