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徐慕云,原名徐长廙,是从徐州走出的一位戏曲史家,戏剧评论家。1900年徐慕云生于徐州一位清末举人家庭,1974年死于湖北武汉,终年74岁。徐慕云生前曾任过中国戏剧家协会武汉分会主席团委员。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在《经济参考》报上的“烦人琐事”栏目中,看到一名通讯员发表的《写稿与‘偷报’》的文章,说他为寻找自己被录用的稿件,不惜到外单位“乞讨”,甚至采取“偷”的做法。原因是某些新闻单位不向作者寄“样刊”、“样报”。我写稿的历史至今已有30年  相似文献   
3.
新年前夕,我先后收到了发自首都北京的两份珍贵礼物。一份是《经济参考报》群众工作部寄来的精制贺年卡,一份是由《经济参考报》各版责任编辑签名的贺年片。小小贺年片,凝聚千般情,它反映了大报的高尚“报风”,凝聚了报社各版编辑、记者对一名普通的基层通讯员的深情厚爱。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的通讯员,能受到首都北京报纸编辑、记者的关注、怎能不受宠若惊?妻子说,“这是难得的情与爱,你可要珍惜!你要虚心地向老  相似文献   
4.
以文会友     
去年11月8日《人民日报》在六版头条位置用了我写的一篇“调查与思考”的文章,题目是《一本人间难念的经——家庭“债务”》。没想到文章发表后,我收到了不少读者的来信,他们对这篇文章颇有同感。其中有一封是广东省顺德县桂洲镇中学初一(三)班班长郑宝球小姑娘的来信。这封信给了我极大的激励和无比的喜悦。在信中,她感谢我这位未见面的“叔叔”说出了她想说的话,并愿“拜”我为师,学习写作。我自知  相似文献   
5.
我在基层长期从事党的宣传报道工作,在新闻采编的圈子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退休后,仍采访不断,笔耕不辍,让手中之笔,成为仗义执言之剑!这其中最令我难忘的莫过于6岁幼童邵孟洋打赢了人身被电老虎严重伤害的官司,获赔162万元的连续跟踪报道。此篇连续跟踪报道历时9个多月,这其中我虽然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但我认为是值得的,应该的!  相似文献   
6.
我万万没有想到,今年“五一”节前夕,全厂1000多名职工评选我为“本厂10名新闻人物”之一。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信任和鞭策,更重要的是对党的新闻报道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回想自己走过的路程,心里颇不平静。过去,自己总认为群众对业余通讯员的工作并不理解,觉得写稿是一种“得不偿失”,“吃力不讨好”的事,听到个別同志指责我写稿是为了“捞外快”“迎合领导”“想出名”等等,就十分“委曲”。我想,自己放弃休息,利用业余时间采访、写稿、送审、邮发,这占去了我不少的时间和精力,稿件发出后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刊用,我所付出的劳动代价,却得不到应有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业余通讯员,写稿30年,每年都有百余篇稿件被采用,不少稿件被评为优秀稿件。1990年1至10月份,我写的稿件不仅有140多篇被采用,还有8篇先后在《新华日报》、《父母必读》杂志、全国24家电台联办节目、《经济新闻报》、市电台等新闻单位举办的有奖征文活动中获奖。此外,我还发表了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论文和成果7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