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牵动基础教育全面改革的系统工程,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新课改中教师群体存在抵制规避、得过且过、适应、胜任四种态度取向,可以看出后两种态度取向有利于新课改的顺利开展。本文试图通过教师培训,即通过强化教师参加培训的意识,提高培训者的素养,注重培训的实效,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估体系等,使前两种消极的态度取向有所改善,逐渐对新课改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杜甫的求仕经历是极其艰辛的,先后长达二十多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次求仕之苦涩、长安求仕之屈辱、战乱入仕之忘我。他的求仕动力主要源自三个方面:重振家声的家族责任,"不仕无义"的儒学信条,"再使风俗淳"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牵动基础教育全面改革的系统工程,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新课改中教师群体存在抵制规避、得过且过、适应、胜任四种态度取向,可以看出后两种态度取向有利于新课改的顺利开展.本文试图通过教师培训,即通过强化教师参加培训的意识,提高培训者的素养,注重培训的实效,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估体系等,使前两种消极的态度取向有所改善,逐渐对新课改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标准对地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既认识自然世界也认识人文世界,并且通过对两个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懂得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自觉地保护资源与环境;进而树立全球一体的思想,更好地理解和维护世界和平。这就是中学地理教育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要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这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自然也是我们中学教师奋斗的目标。倘若一味地硬逼着写,教师自己写不出,学生也只能或千篇一律或胡编乱造地应差。一句话,我们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作文环境,才可能挖掘出他们的潜能,激活作文教学。一、环境宽松符合作文的本质要求作文的本质是什么?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引言》中曾开宗明旨:“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  相似文献   
7.
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大学最引以为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我们知道,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副生动的画卷。学生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学习的引领者——评价。  相似文献   
8.
关于古代文学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文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阅历经验等综合条件独自体悟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生搬硬套、机械模仿他人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问题意识,以提问的形式把各个要点提示出来,既有助于教师理清讲课思路,又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特别关注。另外,基于古代文学作品文字上的障碍,适当播放一些根据作品内容创制的动画、音乐、绘画等,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涵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健全的人格心灵,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
媒体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引导舆论、舆论监督……这些都是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作为广播媒体,笔者认为,除了这些媒介共性的载体之外,广播还有她独有的体现社会责任的方式方法。一、通过制作特别节目来承担社会责任。2011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震惊了全  相似文献   
10.
徐建芳 《考试周刊》2014,(26):134-135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本文探讨"先学后教"模式的内涵,分析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并结合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的特点,阐述"先学后教"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