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7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近日,同一位同行闲聊写稿的感想,他喜不自胜地告诉我:“这个月不错,光稿费就捞了五百多元,”原来,他两个月前写了一篇法制通讯,先后投了十多家报刊,结果八家报刊先后给他寄来了数目可观的稿费。听了这位朋友的叙谈,我既为他超人的笔力得来的“经济效益”所羡慕,又为他如此新闻工作者的品行而担忧——因为,他不是在真正地为党的事业履行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责,而是为了钱而写稿,正直的灵魂已扭曲,清洁的笔端染上了“铜臭”。  相似文献   
2.
“群众高兴地说..一”“干部战士深有体会地说……”“大家激动地说……”“工人们信,二百倍地说.”:.”“同志们满怀豪情地说·….“学生和老师们异口同声地说……”“男女老少不约而同地说“一” 每当看到报纸上这些描述群体的各式“说”的报道时,我心里总不觉生发出一种别扭感. “大家是不是就这样说的?”稍懂街闻写作常识的人看了这样的报道,都会产生如此疑问.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其中的破绽:每个人的思想认识、思维方法、观察生活的感受以及年龄、身份、职业、文化素养等各不相同,说出来的话怎么能够“众口一词”、‘异口同声”?这些只…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垦科研人员经过长时间研究试验,精心培育出的一种彩色棉花被大面积推广,不仅改变了长期以来单色棉花的种植格局,而且给纺织生产和服饰消费带来一场革命,彩色棉制品畅销国内、走向世界,颇受人们青睐。  相似文献   
4.
一篇作品要想使读者触之即爱,一见钟情,一口气读下去,导语写得活不活、鲜不鲜,非常重要。古人十分讲究行文“起势”。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强调“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清人施补华提出,文章开头要象大山一样,“起处须有峻嶒之势”,险峻突兀。清人李渔也曾指出:“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惊之,不敢弃去。”  相似文献   
5.
幽默,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之所以颇受人们的欣赏和喜爱,在于它含蓄诙谐、活泼新颖、充满情趣、不落俗套。细观静察,人们不难发现,幽默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包含着幽默。它不仅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喜剧表现手法被广泛应用于艺术舞台,而且也被许多记者巧妙灵活地运用于新闻报道中,并以其独特新颖的艺术神韵和美感风姿吸引着千千万万读者,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那么,幽默在新闻写作中究竟有哪些功能?从目前见诸报端的一些新闻报道在读者中产生的深刻印象和社会效果来看,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增强新闻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我是新闻战线上的一名新兵,也是贵报的一个热心的通讯员。在我刚刚跨进新闻门槛的时候,赶上了举世瞩目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斗。半年来,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在炮火轰鸣的猫耳洞里,我采写的消息、通讯、评论等一百五十多篇,被《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台等全国二十多家省以上报刊、电台采用八十七篇。  相似文献   
7.
挥笔弄墨十年间,辛酸苦辣全尝遍。静心自思,其间事成名举寥若星辰,而憾事冤枉却数不胜数,尤其是每每想起那不争气的笔底留下的那些“失实”报道而招来的无数训斥、批评时,心里不由得泛起一股难言的苦涩和不安。众所周知,“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历来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也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和原则。然而,经常教我想不通的是:为一些单位或领导“涂粉贴金”、“歌功颂德”的报道,任你怎么拔高,甚至“合理想象”,他们看后不但不觉得过份,还有“美中不足”之感;如果笔下稍有“不慎”,多说了几个不顺眼的字(实乃实事求是地反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