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报道让“人”唱主角是相对于长期以来经济报道的见物不见人倾向而言的。传统经济报道重点关注经济活动的对象——物,因而只见机器不见人,这种没有血肉、没有喜怒哀乐的经济报道是注定没有生命力的。强调经济报道要“见人”,旨在让报  相似文献   
2.
3.
如果你不想被人遗忘 2005年的记节,新闻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11月8日,在京西宾馆举行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表彰大会隆重而热烈,172名受表彰和历届范长江、邹韬奋新闻奖获得汇聚一堂,分组交流,过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自己的“节日”,对新闻界来说的确是“极一时之盛”。  相似文献   
4.
2010的脚步匆匆走过,快得让我们还来不及思考。当我们驻足回望那一行坚实的脚印时,有些经典案例浮现在脑海——这里,凝聚着山东电视人的追求与奉献;这里,承载着山东电视人的角色选择与责任担当。一.全国网络媒体黄河三角洲采访考察活动:面向融媒体的一次强势起跑事件回放:2010年6月20日至25日,由齐鲁网策划组织的"全国网络媒体黄河三角洲采访考察活动"在山东举行,来自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全国40多家网络媒体的记者历经6天,行程2200公里,深入黄三角德州、滨州、淄博、潍坊、烟台、东营六市,下农村,进工厂,入学校,赴社区,现场采访,实地考察,对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黄三角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报道。据不完全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有句名言:"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尽的海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这句话一语中的,道出了记者的职责,也指明了媒体的使命。实际上,不仅是一个国家,每家媒体、企业、公司都如同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船,身为掌舵者要做"船头的瞭望者",时时刻刻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掌舵者,多年来,他一直把一个用相框装好的2002年10月《财富》中国版封面摆在办公桌上,日日端视,如同面壁。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财有大道"兼具"保守传统"与"开放创新"两种精神特质的齐鲁文化,孕育了"义利合一"的大商之道。这一商道精神不仅在中国代代相传,也在世界范围内开花结果: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一手握《论语》,一手握算盘,缔造了日本崛起的"商道圣经"。《论语》和算盘,正是齐鲁古圣先贤的两大创造。  相似文献   
7.
当前,面对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传统媒体最大的问题就是观众流失,特别是年轻观众的流失。在这种生存与竞争环境下,电视媒体该如何应对新的挑战,取得新的发展?作为地面频道,齐鲁台背靠的只是山东省及周边区域大概一个亿的覆盖人口;作为传统媒体,我们也不具备新媒体的强大融合功能和面向受众的精准定位。那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客户需求在哪里?要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必须思考清楚这两点:首先,齐鲁台的优势在于:第一,作为传统媒体有强大的内容提供、节目制作优势,这点新媒体目前还做不到;第二,作为地面频道,我们更接地气、聚人气,齐鲁台正是因为超高的收视率、强大的影响力,才被广大观众誉为"山东老  相似文献   
8.
如何才能办好新闻节目,理论上有许多研究成果值得学习,实践中也不乏经验可资借鉴。在长期的新闻采编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养成以下三种思维方式,对办好新闻节目至关重要,这就是:对象思维、前沿思维、逆向思维。   一、对象思维   电视新闻的优与劣,最终要由它的服务对象--电视观众来评判。把观众当"上帝",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以观众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作为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在决定一条新闻报与不报和如何报道的时候,应该时时问自己:"这个问题会有多少观众关心 ?"我的稿子能为观众提供多少有价值的信息量 ?"只有吃…  相似文献   
9.
2015年1月2日晚7:15,紧随齐鲁台20周岁而来,白象珍骨汤冠名的《乡音对对碰》亮相齐鲁荧屏,迅速在山东聚集起万千关注。这档节目不仅在全国首开方言娱乐秀节目的先河,而且在品牌植入、新媒体互动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和尝试。恰如《乡音对对碰》的诸多新尝试,齐鲁台二十年的发展,"创新"二字一直贯穿其中。20岁,青春齐鲁,风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如果有机会采访重大新闻事件,哪怕这个新闻的现场在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在印度洋特大海啸的灾难现场、甚至是在枪林弹雨的伊拉克战场,相信绝大多数同行都会毫不犹豫地做出同样的选择:到新闻现场去、到最能考验记者的地方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