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来,笔者发现在一些地方报刊把“的”字改作“de”的现象,又有所抬头,不时在报纸上出现《罗非鱼de的启示》、《钢窗总厂de钢铁人》、《步行de学问》等标题,某报甚至在二版头条新闻的标题就是《一位普通煅烧工de情怀》。看上去很不舒服。“de”是汉语拼音的“的”字。我们的报纸并非是汉语拼音的报纸;在中文报刊上只这一个字用汉语拼音字母很不协调,反给读者一种不三不四、不伦不类、“穿西装戴瓜皮帽”的印象。有人说这是为了美化标题、活跃版面,笔者认为这也有些牵强附会,不敢苟同。美化标题、活跃版面的构思非常广泛,何必非要以牺牲文字的  相似文献   
2.
解放前,因家境一贫如洗,我频频辍学。后谋得一席工读生位置,给学校刻写讲义,免交学杂费,才勉强读完初中。家乡解放就参加了工作。那么我在校期间学业很差,后来怎么会成为一名优秀通讯员的呢?说来话长。1956年9月上旬的一天,我刚刚调到徐圩盐场就碰上了一场大海潮,与徐圩盐场机关驻地徐圩镇仅一河之隔的边陲小镇泽桥镇被大海潮淹没了。次日,原《淮北盐工报》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