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青年群体对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与践行不仅对社会整体极具示范与指导意义,而且关乎着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和未来。H省某高校的实证调查显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不尽人意,宣传方式与内容的形式化、抽象化、简单化是阻碍青年群体社会认同进程的主要原因。为有效解决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困境,更好地实现社会整合,作为主导建构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政府必须首先倡导践行核心价值观,转变其话语表述机制;作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高校必须变革传统的思政宣教思维,增强价值教育的针对性;作为维系社会认同的重要外部条件,媒介必须完善价值宣教机制,注重核心价值的引领。  相似文献   
2.
方世荣  岳璐 《青年记者》2016,(20):17-18
作为关注社会边缘人群生存困境与生存状态的影片,《亲爱的》和《失孤》通过对个体命运的关怀和对现实人生的表述,在迷失于“商业/政治/艺术”三重话语的国产电影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但陈可辛与彭三源,一位是成名已久的香港男导演,一位是初出茅庐的内地女导演,二人艺术经验、人生经历的差异必然会对失孤群体的影像书写留下不同的印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