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她那粉红的小验,好像红太阳: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这首由西部歌王、作曲家王洛宾于20世纪40年代初赴青海拍摄影片时创作的抒情歌曲,至今在海内外广为流传。早在1948年,一位女高音歌唱家应邀来古城兰州举办个人演唱会,就曾唱了这首极富感染力的歌曲,当年的人们为她优美的歌声深受感动。她,就是喻宜萱,人们又称她“管夫人”,1909年生,江西萍乡人,是我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1933年7月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毕业后任教于南京国立…  相似文献   
2.
案头摆放着一册旧杂志.它就是甘肃省档案 馆馆藏的《春晓学社季报》.文雅别致的名称, 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的视线.此刻.窗外缕缕灿烂 的阳光,正透过明丽的秋空映照着它,留下点点 斑驳的碎片.随手翻阅,犹如俯身拾起那流逝的 岁月,令人回味悠长。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 建帝制,民主革命的思想日渐传播,不断深入人 心。地处内陆且封闭落后的甘肃也受到新思想的 影响。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进步学生和团 体在“五四”运动的感召下相继办起了一些传播 新思想、新文化的进步刊物,《春晓学社季报》 即是其一。…  相似文献   
3.
春秋佳日,你若有幸来到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兰州,漫步在悠悠白塔山下、滔滔黄河岸边,蓦然,那气势恢宏、嵯峨壮观的“天下第一桥”—兰州黄河铁桥,宛如长虹卧波,定会映入你的眼帘,教你徘徊游赏。当夜幕降临,目睹滨河路上华灯璀璨、火树银花、星桥铁锁,恍觉置身人间仙境,更会使你留连忘返。如今,这座始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黄河铁桥(又名中山桥),像一位走过漫长风雨历程的世纪老人,依旧神采别具,向人们描绘着兰州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作为历史沧桑的见证,她已成为兰州40里黄河风情旅游线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成为古老金城引…  相似文献   
4.
大千世界,纷纭变幻;宇宙万物,诡谲莫测;日月星辰,风雨雷电,a无不呈现各自的特点,或赏心悦目,或惊魂动魄,蔚为壮观。日食,即是其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自然景观。民国三十年(1941)九月二十一日,在我国的腹地18省118个县曾发生过一次日全食,引人瞩目。中国古代有丰富的日食记录,最早的一次是《尚书·胤征》记载:“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诗经·小雅》记载:“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这是公元前776年9月6日(周幽王六年十月朔)的日食。《春秋》一书对日食的记载达37次之多,而从古代到清朝史书上共有一千多次日…  相似文献   
5.
近日,从《旧韦信息报》(总第66期)第一版偶然拜读了北京藏书家秦杰写的《五十元拍得珍品归》一文,娓娓讲述了他在拍卖会上有幸以50元拍得一份《生活画报》的喜悦之情。其中这样写到:“邹韬奋创办的《生活》 周刊与生活书店是现代出版史的丰碑,因其大量报道抗日救亡思想而横遭国民党查禁,存世不易。全国各大图书馆、纪念馆未见著录,中央档案馆仅存零散6期,定为甲级一等特藏,足见其珍贵。”引起了笔者的特别留意和兴趣。因为,在我们的脑海里隐约记得,甘肃省馆馆藏档案资料中似乎有《生活》周刊存焉。经查证果然有《生活》周…  相似文献   
6.
目前 我国上海正在加紧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浦江两岸沉浸在浓浓的“申博”氛围之中。“中国如有一份幸运 世界将添一片异彩。” 这是上海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美好愿望、中国政府庄严承诺:“中国能够举办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的世博会。” 举世为之瞩目。  相似文献   
7.
在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浩如烟海的民国档案资料中,珍藏着一本当年出版的期刊《甘院学生》。饱阅尘封岁月,纸张已经泛黄。静心翻阅之下,就立刻将我们带入它所反映的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   1936年 12月 12日西安事变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甘肃的抗日斗争局面,中共中央委派张文彬、彭加伦于 1937年 5月莅临兰州,和吴鸿宾一起负责筹建中共驻甘办事机构。伴随“七·七”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月 29日,谢觉哉作为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代表飞…  相似文献   
8.
历史在人们深深的企盼中掀开新的一页。2002年5月30日,人们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距省城兰州170公里的渭源县会川镇。在这里,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马西林庄严宣布:引洮工程专用公路沈会线开工建设。这标志着引洮工程再次拉开了序幕。夙以“苦甲天下”著称的陇中地区,土地面积广袤,河流稀少,水源匮乏,年径流量仅15亿立方米。这里平均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旱灾频仍,仅1865年至1947年的83年间,就曾发生大旱灾11次,特别是1929年“赤日行天”,发生了百年罕见的大旱灾。据载,当时“甘肃各地连年天灾兵祸,田庐湮没、村落焚毁。树皮草根…  相似文献   
9.
缘缘堂主人曾绘制过一幅画,名为《翠拂行人首》,依依垂柳之下,并坐姊妹俩,正静静凝望远方,柳丝轻拂着云鬓,委实好看!由此联想到《点石斋画报》中题为《甘棠遗泽》的“左公柳”画,驿道两旁,绿荫葱茏,那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经典话语,即刻闪进我们的脑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