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柬埔寨掠影     
朱熙勇 《新闻前哨》2009,(2):F0003-F0003
柬埔寨王国面积181035平方公里。人口1400万。位于中南半岛南部。东部和东南部同越南接壤,北部与老挝交界,西部和西北部与泰国毗邻。西南濒临暹罗湾。海岸线长约460公里。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24℃。  相似文献   
2.
专题摄影《安放在胶囊公寓里的青春》(第九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经济及科技类组照金奖)与我差点失之交臂. 事情源于2012年6月,同事在选题会上报了一个选题:在武汉市一个城中村内,隐藏着一栋未被人注意的胶囊公寓,租客多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小白领.白天,他们衣着光鲜出入写字楼,晚上,则住在逼仄简陋的胶囊公寓.在那栋6层共500多平方米的私房内,房东隔出了55间配有独立厨卫和网线的胶囊房,最小的一间面积仅有4.5平方米.在城市里居住的费用,对这些刚进城奋斗,收入低薄的年轻大学生来说,是梦想,也是重负.于是"胶囊公寓",这个特定背景下的特殊产物,在城市中脱颖而出.我毫不迟疑地接过这个选题,最终幸运地抓住了它.  相似文献   
3.
朱熙勇 《中国记者》2014,(1):114-115
一个图片故事讲得好不好,除了在选题上找寻深度外,关键是如何将故事中的人物拍好。怎样才叫拍得好呢?作者认为通过找寻这一类人物共有的典型性格,挖掘到真实、鲜明而独特的性格,并将其通过镜头表现出来,才能让新闻人物"丰满"起来,让图片故事"活"起来。  相似文献   
4.
朱熙勇 《新闻前哨》2022,(24):38-39
<正>经历过寒冬,才能领略春天的美丽;体验过生死,才更珍惜每个平凡的日子。2022年4月7日,我在《湖北日报》视点版刊发的专题摄影《我挺好!》,起源于一则1月7日网上流传的视频:89岁的新冠肺炎痊愈者王欣老人在家拉小提琴,抖音点击量超过百万。王欣老人是2020年武汉疫情期间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收治的患者。3月5日,上海医疗队刘凯医生在护送老人做CT途中,特意停下来,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这张名为《看夕阳》的照片,被网友誉为“2020最治愈的瞬间”,感动了无数携手抗疫的人们。  相似文献   
5.
朱熙勇 《新闻前哨》2022,(17):56-57
<正>6月23日,第32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作品初评会落下帷幕。536幅(组)作品参加初评,囊括了2021年中国重大事件、社会热点,每一幅(组)摄影作品均有亮点,体现了摄影师的政治意识、新闻意识,也凝聚了他们的创作智慧和劳动汗水。如何选出新闻性、时效性、感染力和社会意义都突出的摄影作品?笔者第一次担任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作品初评评委,倍感压力。在评选过程中,笔者认真研读了每件参评作品,也对中国新闻摄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6.
朱熙勇 《新闻前哨》2011,(6):F0004-F0004
2010年7月17日晚上9时许,在武汉市汉正街淮盐巷,7名来自重庆的儿童坐在板车上,借着昏暗的路灯看书。几天前,他们在一位长辈的带领下,从老家重庆农村来到这里探亲。  相似文献   
7.
第九届华赛经济及科技类金奖得主向我们展示如何拍摄一个图片故事,其拍摄步骤及思考可供初涉拍摄图片故事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9.
新闻报道追求具体、生动和形象,同时又离不开概括。概括在新闻报道中得到了广泛甚至普遍的应用。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手段和工具层面的应用。比如在新闻报道采写过程中,提炼新闻主题、拟定新闻标题需要概括思维;写作新闻导语、提供新闻背景需要概括叙述;新闻语言要求凝练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概括语言。二是结果层面上的,即概括思维、概括叙述和概括语言在新闻作品中的表现。新闻报道发表后,概括手段将在新闻作品中打下坚实的烙印。由此可见,新闻报道时时需要概括,处处依赖于概括。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追求具体、生动和形象,同时又离不开概括。在新闻报道采写过程中,提炼新闻主题、拟定新闻标题需要概括思维;写作新闻导语、提供新闻背景需要概括叙述;新闻语言要求凝练准确,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概括语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