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疆”与“中国”是内涵丰富的两个词语,而如何认识二者的关系是认识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历史的关键。《流动的疆域:全球视野下的云南与中国》有关“云南”和“中国”的学术预设存在问题,相关探讨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讨论,“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史的“整体性”是其代表,但并没有得到解决。只有从中华大地独有的疆域观、族群观和政权观去审视才能清晰看出作为历代王朝存在区域的“中国”和其外被视为“边疆”的区域如何通过“交融”而最终走向“一体”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汉代为例,探讨了边吏在疆域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在古代中国疆域形成的过程中,边疆地方官吏在其中的作用是值得关注的。边吏在古代中国疆域形成中的作用大致上可以从边疆行政建制的建立和完善、边疆地区社会稳定、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等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优秀的边吏可以实现王朝疆域的拓展,或通过建立相对完善的统治制度、汉文化的传播来密切边疆和内地的关系,进而巩固王朝的疆域;相反,昏庸的边吏则会引起边疆统治秩序的混乱,甚至导致王朝对边疆地区经营的失败,不得已而放弃对一些边疆地区的经营,由此而引起王朝疆域的缩小。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的当代大学生,其素质和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技术与人才的竞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但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因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教学必须在做上教,也是教的中心。做什么?一个关键问题。怎样做?另一个关键问题。在做上学;做是学的中心,学什么?是“行动导向”的怎样学?是“行动导向”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企业特点和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中经验做法,对构建企业"惩防体系"进行了思考,提出构建企业 "惩防体系",需要做到"三个强化".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0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一文中指出要充分认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这几年中,不可否认的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基础教育课程仍然需要继续优化。由于各地方学校办学条件不一,教师队伍建设进度不同,课程资源、地方支持系统程度不同。本文基于以上问题通过搜集资料,综合分析,整理得出对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职业高中的《电子技术》课中如何实施素教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说“导究—操作—反馈”教学模式中的三个模块的操作进行说明,并对模式的优化提出几点建议,力求通过模式探索出行的教学方法,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土司制度是多民族国家中国构建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政治体制,也是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重要内容,尽管以往学者们从历代王朝边疆治理或不同土司的个体层面已经有过很多研究,但笔者认为在宏观理论层面还是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郡县制下的特殊统治方式、土司制度也是羁縻统治方式的一种、改土归流是多民族国家建构的必然趋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互动的过程。首先我认为,良好沟通的前提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如:某堂课我问我的学生都有些什么体育爱好,有学生就说到自己的爱好是高尔夫、保龄球。有的教师认为这是无理取闹而大发雷霆,直接导致了中学阶  相似文献   
10.
伊犁河谷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河谷坡地的土壤特性及其可蚀性对保护土地资源、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伊犁河谷典型区域127个调查点表层土壤的实地调查与取样分析,利用EPIC模型公式计算土壤可蚀性,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可蚀性的特征、探讨了土壤可蚀性与其他土壤特征因子间的关系以及土壤各特征因子的空间变化与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新开垦坡地增加了表层土壤水分、改善了土壤结构与质地,有助于减小土壤可蚀性;土壤理化性质随着海拔升高、由西南向东北明显改善,土壤可蚀性降低,质地更好的土壤有助吸水、保水与植被生长,进而降低土壤可蚀性;各土壤特性,包括土壤可蚀性,空间异质性在小尺度上总体较小,空间分布自相关程度多中等到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