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带灯》是贾平凹创作中较有现实感、也是少有的以女性作为主叙事对象的长篇小说。《带灯》所揭示的是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路上的中国所滋生的诸多社会问题,而体制转型又是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这里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等。《带灯》延续着贾平凹式的泥土气息,以一个乡镇女干部的视角呈现出当下中国乡村的面貌,并将中国的现实问题投射到中国基层社会,在这一过程中,作家对社会的洞察显得较为真切和深刻。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走过了十几个年头,随着现代性的逐步渗透,城市化的脚步似乎比以往走得更快些,而乡土小说也在新时代下走着属于自己的建构之路,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也成为了乡土文学把握现实的聚点。在类型繁多的乡土小说中,寄托于弱势乡土的悲情主义成为了新世纪乡土小说创作的一个侧面,乡土似乎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些作家同情和怜悯之所在,以此为基点,乡土作家也便自然而然地将以城与乡为代表的现代与传统的对立关系过度放大,从而导致对城乡关系所谓"两极化"的过度性消费。  相似文献   
3.
作为香港文坛的资深作家,刘以鬯的小说创作始终以创新为基点。他选择性地吸收、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技巧,并与中国传统文艺形式相结合,从而使其小说现代性与民族性共存。在商业高度发达的香港,刘以鬯仍旧坚守着"严肃文学"这块净土,以"纯文学"的立场走在香港以至中国当代"实验小说"的前列。其中,《吵架》就是其富有新意的"反小说"的小说,在叙事技巧与艺术构思上,体现了刘以鬯小说的"奇"与"变"。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历史裂变的大时代背景之下,中国乡土文化始终都作为历史的一个极其显性的因素而存在着,而乡土文化在历史变革中也首当其冲地成为话语建构的试验场。新世纪乡土文化在承接了一个世纪的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之后,乡土所面临的抉择似乎不是由其自身决定的,它是被动的存在。本土文化的嬗变与人文价值的迷思使得新世纪乡土文化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窘境,在乱象丛生的表象下,新世纪乡土文化也在寻求着自身的突围与裂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文学主题出版应时而生,市场表现强劲,社会效益不断提升,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真正发挥了切实的作用。文学主题出版机构将重大主题与文学有机结合,让文学主题出版既有主题的深度,又有文学的温度。结合出版机构的专业和资源优势,找准自身定位,克服自身弱点,开展特色化的文学主题出版活动,对繁荣我国主题出版事业,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