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顺治、康熙时期清政府为了恢复、发展经济和稳定统治秩序,除了采取持续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之外,鉴于贵州少数民族众多、土司势力强大的特点,还采取了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驻防重兵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北宋中期,面对国内的“三冗”问题与辽、西夏的威胁,北宋政府陷入了内外交困的之中,经济改革迫在眉睫。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安石以扶植小农经济等为目标,在扶植个体小农、维持市场秩序、财政改革等改革思想的指导下,采取了青苗法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些经济改革思想及措施,对宋代的经济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入中"与宋代西北市场关系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西北庞大驻军形成的相应消费需求对地方财政造成了巨大压力。然而,西北农业生产的普遍落后却无法满足驻军的需要。为此,宋政府采取了“入中”政策。宋代的“入中”政策在将大量异地物品输入西北进行集中消费的同时,形成了较为繁荣的贩运性商业。在贩运性商业的影响之下,西北市场脱离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而相对独立的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4.
北宋中期,面对国内的"三冗"问题与辽、西夏的威胁,北宋政府陷入了内外交困的之中,经济改革迫在眉睫。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安石以扶植小农经济等为目标,在扶植个体小农、维持市场秩序、财政改革等改革思想的指导下,采取了青苗法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些经济改革思想及措施,对宋代的经济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