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任何报刊,不管大小,也不管其发行量多少,都必须有评论。大的报刊都专门设有评论部。评论的重要性,也是最能说明评论的地位和作用的,有这一样一句在新闻理论和实践中公认的话:“评论是报刊的旗帜。”第一节评论是报刊的旗帜之所以这样说,是由评论的性质和特征所决定的。报刊的文体(或者说新闻文体)千变万化,表面看来似乎令人眼花缭乱,但归根结蒂,只有三种,这就是:消息,通讯,评论。消息和通讯的共同特点是反映客观事实,把某种新近发生的事实告诉读者,即用事实说服人。评论的特点则是论述某种观点、道理,即  相似文献   
2.
第三节逻辑严密逻辑本身就是一种力量。通讯也好,评论也好,任何文体都需要讲逻辑。任何文体都有其自身的逻辑。逻辑学的旧称就是“论理学”。作为以说理析辨为使命和特征的评论文章,尤其需要讲逻辑。评论之所以能说服人,一靠理论的力量,二靠逻辑的力量。严密的逻辑是评论的另一要素。  相似文献   
3.
李素丽是去年以来各新闻媒体争相宣传报道的一位先进人物。目前,关于李素丽的宣传可以说已经告一段落,应该对这一宣传进行回顾和初步总结。我以为,我们工人日报关于李素丽的宣传,是本报近年来关于先进模范人物最成功的一次,标志着本报在关于徐虎的成功宣传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也超过了其他中央新闻单位关于李素丽的宣传。其中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应该说,关于李素丽的宣传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其一,当时正处在十四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后,关于相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关于思想道格建设的宣传,已经形成了相当炽热…  相似文献   
4.
一个优良的传统结合革命和建设中的重大事件、重大斗争,结合青年工作和青年成长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对青年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进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教育,这是《中国青年》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一条成功的经验。《中国青年》编辑部,一直是把结合革命和建设中的重大事件、重大斗争对青年进行教育,作为宣传工作中的头等重要的问题来抓的。《中国青年》一定时期的宣传主题,每期的宣传中心,许多都是围绕革命和建设中的重大事件、重大斗争,结合青年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比如解放初期的民主改革阶段,《中国青年》就曾经围绕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  相似文献   
5.
××同志: 收到了你的热情洋溢的来信。我和你一样,怀着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学习了邓付主席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邓付主席在讲话中,对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很重要、很迫切的课题,就是:必须十分重视青少年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革命化。邓付主席指出:“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学校要大力加强革命秩序和革命纪律,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革命化”,还指出,“‘四人邦’对教育事业的破坏,不仅造成科学文化的教育质量惊人下降,而且严重地损害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败坏了学校纪律,腐蚀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风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个时期,各方面都在谈论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好现象,说明各方面都在重视这个问题了.怎样加强呢?一方面,要看到我们进入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林彪、"四人帮"横行十余年,流毒既深且广.他们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严重败坏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崇高信誉和优良传统.现在,林彪、"四人帮"相继垮台了.但是,"庆父"虽去,余毒犹存.一些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特别是其中比较年轻的同志,  相似文献   
7.
什么样的评论稿件可以见报,什么样的评论稿件不能见报?或者说,对一篇评论稿件要做哪些修改?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修改?这是报刊评论作者和评论编辑要把握的,也是广大通讯员、特别是写作评论的通讯员和投稿者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革命”中,《中国青年》被诬蔑为“黑刊物”,“罪状”之一是说,中国青年编辑部办刊依靠“老名专”而不依靠青年群众,走的是“资产阶级办刊路线”。所谓“老名专”,指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理论、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各条战线的著名专家、学者。在经过拨乱反正后的今天来看,这条“罪状”应当说是“莫须有”,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前面说过,评论是同消息、通讯并列的新闻三大文体的一种。因此,评论是个内涵十分广泛的文体。在新闻实践中。不能不对评论在类别上加以区分。在新闻习作中,同样要十分注意评论的分类,从而掌握不同评论类别的不同的写作方法。对评论的类别,通常有两种区分方法。一种是从内容上分类。有政治评论:以论述政治形势、宏观政策、带全局性的同题为主;经济评论:以论述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经济建设,行业和  相似文献   
10.
第三节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在以“书到用时方恨少”为题的一节中,着重说的是从书本中学习,勤读书,多读书。在以“处处留心皆学问”的本节中,我们着重说的是从现实生活中学习,勤观察,多思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评论文章的重要特征,也是它的基本属性,就是针砭现实,干预生活。或歌颂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或提倡什么,或反对什么,都必须依附现实生活,针对现实生活,而不能闭门造车,想当然。这就必须关注现实,研究现实。借用大家熟知的一句古话来说,就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大家知道,猎人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灵敏的嗅觉。他之所以能看到和发现一般人眼睛看不到、常人鼻子闻不到的猎物,这并不是由于他们天生有异于一般人的眼睛和鼻子,而是职业习惯养成的,或者说是训练出来的。评论工作者也要养成自己异于一般人的眼光和嗅觉,时刻用“我要写评论文章”的心态去观察生活,发现题材。在新闻界同行中有“新闻鼻”的说法,从事评论写作的人就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