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6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1.
近几年来,会议报道似乎有增无减,千篇一律的套话占据了报纸、电台、电视台的很多重要位置或时间。由于对会议报道感到头痛,很多人对整个新闻节目也大为反感。会议报道不能不要,但会议报道必须改革,必须创新。一般会议报道不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是不能给受众以新鲜的东西。内容枯燥,套话太多。所以会议报道改革,首先应该革除空话、老套的弊端,树立求实创新的新风。大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如果我们能从浩繁的会议内容中发掘出有新闻价值的新鲜东西加以报道,就会改变受众对会议报道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虽然重视了新闻真实性的教育,但新闻失实的现象还常有发生。例如:某个领导人经常接受下级单位的贵重礼品,群众意见很大,而有的记者却以他某一次拒收礼品为据,把他写成“清官”。某单位平时用公款吃喝之风甚盛,一年的招待费就达两万六千元之多。可是有几次招待上级领导时吃了便饭,记者便作为廉政的典型报道出去。这种想表扬谁就去找好的例子;想批评谁就去找坏的例子;把偶然或一时的行为说成一贯;把个别、局部的成绩或问题说成是整体的成绩或问题的搞法,是当前新闻失实的主要特点。这里面有工作方法问题,也有受资产阶级新闻观点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提起美学,许多人觉得陌生。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美,每个人都在追求美。谁没有爱美之心呢?问题是人们往往缺乏发现美的能力,大哲学家弗洛伊德说过:“美学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事物才被认为是美的。”还说:没有美,“文明就不能发展。”新闻工作者肩负着反映美好事物、促进文明建设的重任。如果对美缺乏敏感,是当不好记者的。下面着重谈一谈几个美学原则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问题。美感或快感的基本点之一,是事物“本身的整体美”,或者说是形象的直接性和可感性,离开了形象,美  相似文献   
4.
我觉得艾青的诗及诗论对新闻采编工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同许多伟人都经历过坎坷一样,声震中外文坛的大诗人艾青也随着风云变幻经受过极大的磨难。艾青,原名蒋海澄,青年时期为发誓反蒋,在“蒋”字上打了个“×”,于是成了“艾”,又取“大海澄清”之义将“海澄”改成了“青”。这就是艾青名字的来历。30年代,艾青为追求进步,坐过反动派的大牢。1958年4月,艾青被错划为“右派”,撤销一切职务后,从北京调到北大荒,后又调到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自1963年起我与王菁华同志共同主编农八师《大跃进》报。与艾青及其夫人高瑛同住在机关大院,时常见面、来往。  相似文献   
5.
提起项城县高寺乡党委书记李怀义,人们都爱叫他“新闻书记”。一是因为他本人事迹先进,另一个是说他很重视新闻工作。去年4月,在李怀义的主持下,在全  相似文献   
6.
与一位同仁的闲聊,是从“正点新闻”开始的。 提起这个话题,人们自然会想起杨青。杨青是我国首届韬奋新闻奖获得者、中央人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