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性是文学表意的一种存在论规定。作为文学活动的根本问题式,文学公共性主要意味着文学表意的公共性能力。它的存在论命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公共立法者的文化身份,其作用在于建构特定共同体的公共秩序与意义系统;人的类本质对象化功能,它使人的本质获得实现与确证;意识形态的实践性,其目的在于促使社会存在发生历史变革。  相似文献   
2.
就《美学》课程而言,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开展实践性教学改革,其目的是为了建构它的现代性的学科形象。从知识要求与价值功能来看,日常生活展示了其对于《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三方面的意义规定,即建构美学命题的世俗形象,增强审美活动的体验性与更新美学知识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对于中立型时滞微分方程已有许多好的结果,如文献[1][2].本文将对非线性中立型时滞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的文化中国是总体性中国形象的重要存在样态。新时期以来的文化中国塑造主要是借助于文学审美活动来获得对象化显现的。拨乱反正的文化重构、传统道德意识的现代想象与现代文明的复调结构等维度具体表征了其精神轮廓与意义边界。这样的结构特点与价值内涵表达了文化中国的独特的自我意识与民族身份规定。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美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是以审美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它不但是审美素质教育的技术手段,而且为审美素质教育建构了必要的精神语境。从本质上看,它们两者处于一种价值共在与同构的关系,审美素质教育为"美学"课程提供语境支持和意义边界,而后者则为前者建构新的价值内容与逻辑秩序。  相似文献   
6.
李渔的服饰美学观主要集中在《闲情偶寄》的《声容部》中。他在服饰上提出的问题,丰富和深化了古典服饰美学。李渔的服饰美学观主要体现在修容、首饰和服装三个方面。从总体上说。李渔服饰美学的原则是:适度、自然、合谐。  相似文献   
7.
李胜清 《考试》2009,(4):111-112
在参数确定的情况下,边值问题解的存在与唯一性,由区域的大小决定,由此可得出两点边值问题存在唯一解时,尽可能大区间所需满足的结论,为人们寻求最大可能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尊重经典,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应有的思想操守;发展经典,是严肃的学者与知识分子应有的使命承诺。作为20世纪中国新文艺的思想经典,毛泽东文艺思想不但以其恢弘的历史感诉说着革命文艺运动的波澜壮阔,而且更以其强烈的实践感与不朽的生命力建构着当代文艺和谐发展格局的新视野。面对这一历史机遇与时代使命,所有深具责任感的学者都在以自己的思考诠释着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新内涵,更以亲历的行动践诺着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新发展。王少青教授新近出版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当代性探索》就是本着这样的价值承担而推出的一部力作。这也是他为纪念毛泽东…  相似文献   
9.
"卓越教师"是当下中国卓越人才工程培养改革的一项主体内容。作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范式改革的一种顶层设计,它的出现具有深刻的语境规定性。具体而言,高等师范教育的国家发展战略改革、人才就业市场的变化与教育范式的实践性转型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表征了它与当代社会语境的意义指涉关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论界出现了中国文论“失语”的言说,指出中国古代文论与现代文论发生了“断裂”,并提出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性转换的口号。其中主要通过总结中国文论发展的三个主要知识形态来解答中国古代文论是否“断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