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2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有的如“酒逢知己千杯少”,有的却是“话不投机半句多”。编辑是一种经常而不断地与人打交道的行当,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在这方面自然有更多的感触。《甘苦不唯寸心知——“我与作者”之五》一文的作者以肺腑之言谈及了十几年编辑生活交往当中的酸甜苦辣,相信这篇文章同样能够引起各位编辑同仁的共鸣。  相似文献   
2.
结构艺术:期刊宗旨和特色的体现:期刊编辑杂谈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芒四射的太阳,蜿蜒曲折的绿色长城立体图案,从不同角度组成了罗马字母Ⅺ和英文字母A。北京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的会徽,以结构的简捷明快和浑然天成,完美地体现了本届亚运会“团结、友谊、进步”的宗旨,突出了亚细亚雄风和本届会址北京的特色,受到国内外专家和各国人民的普遍好评。由此我悟到,同样的素材,一经艺术家独具匠心的安排,就会顿时产生无穷的意味和壮美的意境。其中之奥秘,正在于结构之妙。期刊也不能回避结构问题。如何富于创造性地将待发的长短不一分量殊异的稿件纂辑成册,如何巧设栏目并将稿件的篇目有序排列,如何有机地将文字与插图融为一体、或者达到文图并茂,如何鲜明地将期刊的宗旨和特色突现出来,都关联着期刊的结构艺术。犹如砖、瓦、木、石按照各种设计会组成高矮有别、雅俗相异、美丑分明的建筑,待发的稿件依照不同的结构方法,也可能产生优劣悬殊的效应。著名作家王蒙讲得精辟:“结构,就是  相似文献   
3.
雄伟壮观的图书馆大楼,窗明几净的期刊阅览室,秩序井然,座无虚席。排列有序的期刊陈列架上,一本本新出版的期刊,吸引着阅读者饥渴的目光。期刊中不仅蕴藏着丰厚的知识,而且凝聚着变化万千的社会风云,汇集着千姿百态的社会人物。因而,从另一种意义上讲,期刊也是观察社会的理想窗口。销行全国的广东期刊《南风窗》,就醒目地在封面上大书:“透视社会的窗口,沟通理解的桥梁。”准确地道出了“社会窗”是期刊的一种基本的功能。诚然,这种功能并非期刊所独有,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也能发挥类似的作用。然而人们之所以在读报、听广播和看电视之外还要订阅期刊,就因为期刊在反映社会的深刻性、丰富性和广泛性上,有着三者不可企  相似文献   
4.
又到暑气渐消、天高云淡的时节了,望着刚刚收到的一木《编辑之友》,我的思绪回到了四年前的那个秋天。当时,我正为一篇被某报退回的题为《劳作在方格稿纸上》的散文发愁。这篇文章不仅回顾了我十几年的文学编辑生涯,而且抒发了我对编辑工作的一些体验和感受。可是我却找不到一家适合发表的报刊。亲人极力为我分忧,一连跑了几家图书馆,终于找到一本我未曾见过的《编辑之友》。于是,我怀着不妨一试的心情,以自由投稿的方式将文章投寄出去。  相似文献   
5.
不知是命运所使然,还是机遇所赐予,14年前,我成了当时河南省这个唯一的文学期刊的编辑。对我来说,这是项既熟悉而又陌生、既习惯而又新鲜的工作。说熟悉,是因为我读过大学中文系,又曾执教于高中,对文学作品,对在稿纸上用红笔涂抹,早不感到新奇。但读稿毕竟不同于阅读已经铅印成册的文学作品,编稿,更不同于批改学生作文,其中存在着目的、要求、方式等方面的差别,因而又感到陌生。说习惯,是因为我坐惯了办公室,不会为终日伏案读稿弄得烦躁不安。但编辑部毕竟不同于机关学校,无论是经办的事情,还是接触的人物,都使我处处感到新鲜。年方而立的我,由此跨入一个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6.
编辑常年劳作于案头,在规格不同的一页页稿纸上留下了多少不等的朱红笔迹。编辑手中的那支红笔,时而象锋利的板斧在木材上大砍大削,时而象轻便的耘锄在田野上剔除杂苗,时而象精致的雕刀在象牙上精心镂刻,时而象小巧的锈针在绢绸上飞针走线……而我则每每从笔管流淌出的鲜红颜色联想到血。那一篇篇经过删改、润饰的新作,无不饱含着编辑宝贵的心血,无不经过  相似文献   
7.
望着案头高高堆起的稿件,我的眼前每每幻化出一座蕴藏着矿藏的大山;伏案细读厚厚的稿件,我常常联想到烈日下披沙拣金的艰辛。编辑工作的苦和累,更多表现在循环往复的选稿过程中;编辑的才、学、识,  相似文献   
8.
不正之风对社会的危害,已成为时下各界人士最热门的话题。愤慨之余,不免怀念政治清明、风气纯正的往昔。置身于现实世界的文坛诸公,概莫能外,但在感叹世风日下的同时,尤其痛恨编风的不纯。编风,它渗透于文学期刊编辑部的每一个细胞,又外化于编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编风,它体现在每一个编辑人员的身上,又关乎着刊物的政治和艺术质量,且影响到编辑部与作者、读者的关系。对编风切莫视若等闲,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编辑部兴衰存亡的关键。在我国近百年的出版史上,商务印书馆曾以严谨、精细、高雅、庄重的编风而饮誉  相似文献   
9.
责任编辑披沙拣金选出的佳篇,呕心沥血酿制的新作,陆陆续续地集中到主编的案头。主编将这些经过润饰与加工的题材、主题、体裁、形式、风格、篇幅、字迹均不相同的稿件组成版面,纂辑成册,需要付出无比的辛劳。而组版所显示的优劣,又每每体现着主编思虑之深浅,眼光之锐钝,构思之奇庸,安排之巧拙。如果把待发的稿件比做色  相似文献   
10.
她,写过评论,写过教学文章,也写过散文。大学中文系讲师加上省作家协会会员,是我相熟的作者之一。去年,在《中国教育报·副刊》的一则征文启事前,她技痒难忍,跃跃欲试,想在这张报上小试锋芒。征文总题目:我当教师第一年。篇名自定,题材自选,文章限定在1000字。乍看,不难。凭着她的教学经历、文化素养和写作能力,区区一千字短文,似乎不在话下。但细想,又颇感不易。一度春秋,桩桩件件,又该从何下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