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社会是动态的社会,是向前发展的社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其发展变化不仅国人深有感触,就是隔几年就到中国来一次的外国人,也为之瞠目!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在看待当前  相似文献   
2.
‘高科技’、‘高科技含量’,无疑对于加速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整个的科技水平低于世界各国,如果我们没有高起点的科技以及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我们的经济就不能迅速发展,就必然会落后,而落后就必然会‘挨打’,这是已被历史证明的真理。然而各行各业还要因地制宜地推广‘土科技’,重视‘土科技’。  相似文献   
3.
目前政府官员实行的是“退二线”制度 ,而不少国企的中层领导干部则是“下到底” ,随之便是“岗变薪变”。中国二重集团公司几年前就改革了领导干部制度 ,推行的是在其位谋其政、取其酬 ,一旦下来了就不再享受领导干部的任何待遇 ,更无“退二线”之说 ,对于“退二线”与“下到底” ,人们曾有过议论 ,总的来说 ,企业的做法要彻底一些。“退二线”者 ,实际上在级别上是高套一级或至少是保留原级别的 ,而在待遇上则是“退而不变”。此做法对在岗的领导干部无疑是一种“镇定剂” ,免除了后顾之忧 ,同时这也是对老领导干部的一种保护 ,体现了党的…  相似文献   
4.
某些人一谈起外国,总是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人家什么都好,而我们什么都不如人家。那么正直的外国人,又是如何看中国的? 在外事部门的安排下,笔者曾多次接待了外国来访者。一次,美国朋友来二重集团公司高中访问。客人首先介绍了美国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青年人独立生活的情况,言谈中明显地带有一种优越感和自豪感。当他看到我们的高中学生正在上烹调课的时候,感到很新鲜。学生学会做菜、做饭并非是为了开饭馆,而主要是给自己家人做饭,这岂不是独  相似文献   
5.
才与财     
纵观“发”了的各层人士,凡走正道的,莫不是靠知识、靠才能。“才”能够通“财”, 有“才”就会有“财” 过去背负青天、面向黄土的农 民们,尽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然而仍摆脱不掉一个“穷”字;现 在富起来的种田人、专业户,大部 分是有知识、有才能的人。他们的富岂不是缘于“知识”和“才能”?  相似文献   
6.
笔者作为老通讯员在二重集团公司新闻写作培训班上讲课时 ,不少年轻的通讯员反映 ,所投稿件如石沉大海 ,以后的稿件应向何处投?我毫不犹豫地回答 :“稿件应向能做到“三必”的报刊社投送。一是“必寄刊用通知”。本来寄“刊用通知”是一种惯例 ,然而今天却很难见其尊容了。其原因是发刊用通知 ,新闻单位必增加人手、增加开支、增加邮寄费。其实发刊用通知虽给报刊增添了麻烦和负担 ,但却密切了同作者的关系 ,双方沟通了感情 ,且做到了信息的交流 ,这岂不是于人于己都有利?再则发刊用通知 ,也有助于防止和克服“一稿多投”、“一稿多登”之…  相似文献   
7.
我原来仅仅是中国二重集团报的业余通讯员 ,经常在企业报上发表一些言论文章 ,在企业里有一点小“名”。后来 ,不少言论文章屡屡在《德阳日报》上发表 ,且连年被评为《德阳日报》的优秀通讯员。再后来 ,拙文常见诸省及省以上各类报刊 ,亦被一些报社评为优秀特约通讯员 ,不少文章也获过记协及报社之奖。在中国二重集团公司新闻写作培训班上讲课时 ,有人问我有何写作经验 ,其实写作的捷径是没有的 ,也是走不通的 ,我认为通讯员的“三字经”是 :学、思、行。学 ,就是要向理论和实践学习 ,要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取得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倘若只…  相似文献   
8.
这几年大家看文艺类电视,发现主持人似乎有点“累”。观众私下说,主持人别去“主持”,少说点儿话,少抢点镜头如何? 说实在的,好的主持人并不处处显示自己是“台主”,而是把位子让给演员;好的主持人并不夸夸其谈,满台子乱转,而是把话留给演员去说,把时间奉送给演员;好的主持人也决不不懂装懂,临场随意发挥,而是让“上帝”自己去品味……,但是不少主持人,却往往做不到。有的主持人,一拿起  相似文献   
9.
企业莫搞“抽屉式”管理文/樊作礼最近中国二重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喻明受同志在“是二重适应市场,还是市场适应二重”的大讨论动员大会上,围绕着二重的发展必须有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这一主题而指出:二重必须从“抽屉式”的管理现象中解放出来。这一论题提得好!所谓“抽...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新闻写作培训班上讲课时,不少通讯员问我:稿子写好后应向何处投?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投向《中国培训》。缘何?别无他,因为《中国培训》在尊重读者方面,做得比较突出,他们的“三必”作风赢得了普遍赞誉。一是“必寄刊用通知”。本来寄“刊用通知”是一种惯例,然而今天却很难接到刊用通知。其原因是发刊用通知,报刊社必增加人手、增加开支、增加邮寄费。其实发刊用通知虽给报刊社增添了麻烦和负担,但却密切了同读者的关系,双方沟通了感情,读者从中了解了信息从而增加了订刊的份数或邮购了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