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欧漫 《新闻前哨》2014,(6):55-55,62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通过新闻网站、手机报、微博等随时随地获取信息;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布信息、发表意见.这些信息快速更新、篇幅短小,汇集成大量的资讯让人目不暇接.不少传统媒体纷纷顺应这种信息碎片化的趋势,在新闻写作和编辑方面采取“碎片化”的方式.所谓“碎片化”,出自英文的“fragmentation”,意即完整的东西被分成许多零碎的小块.根据人民日报2012年针对8万多名受众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新媒体环境中,受众“碎片化”消费趋势初显.近四成人习惯于“先看标题,如果感兴趣就往下看”,“从头到尾仔细看”的人不到5%.  相似文献   
2.
欧漫 《新闻前哨》2012,(8):91-91
回访报道就是对曾经报道过的新闻现象或新闻人物,通过选取新的报道角度,重新进行采访的一种报道方式。如《新闻晨报》2010年1月7日刊登的《周正龙称:又在山上看见老虎》、羊城晚报2012年1月25日刊发的《陈贤妹平凡的良心平凡的春节》等。对重大事件的回访报道是媒体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的重要形式之一。纵观近年发生的重大公共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公共事件发生的"突发时效"之内,各方媒体利用卫星传输全程追踪、记者现场直播等先进技术和手段,展现出绝不缺席的本能。无论是"温州动车追尾特大事故",还是广东"小悦悦事件";无论是"拆迁征地补偿"等敏感问题,还是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我们都可以感受得到,  相似文献   
3.
欧漫 《新闻窗》2011,(2):39-40
深度报道作为各种媒体形态竞争的主要形式,一直是新闻业界、新闻学专家讨论的焦点问题。广播新闻中的深度报道除了结合自身的传潘优势之外.还应该在整个深度报道的采写与报道中融入思辨性思维,从而达到广播新闻的深度。本文结合笔者的新闻实践,从新闻采访、采写报道等方面,探讨如何将思辨性思维融入广播的深度报道之中。  相似文献   
4.
只要一支麦克风,一部有上传下载、音频剪辑功能的电脑,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主持人,随时、随地、随意地让世界听他们说话——这就是网络播客的形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