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留意过一些地方党报的一版,基本上天天有以“强调”、“要求”为主要词汇的标题。如“某某在座谈会强调”、“某某会议要求”等等。某报的头版上,竟然紧挨着有五条消息分别使用了“强调”、“要求”这两个词汇,而且这五条消息又全是会议新闻报道。每个会议都有分管领导参加,每个会议都“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甚至其中都有“要求”、“一把手亲自抓”、“全社会齐抓共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思想深刻、论证严密、语言凝重的议论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品味语言,培养学生思辨的习惯与能力,引导学生思考苦乐循环的关系,从小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以研读讨论为基本学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为自主研读,本课时为在教师指导下研读讨论。  相似文献   
3.
1999年4月6日《长治日报》一版的《上党新语》栏中,刊登了我撰写的言论《今年你植树了吗?》穴署的是笔名:罗斯雪。见报当天上午,在长治日报编辑部大楼一层大厅的阅报栏上,长治市记协主席、高级记者董志智的一封信吸引了不少同志驻足观看。这封信真情评价了《今年你植树了吗?》这篇言论,说它是一篇刊发及时、立意较高、清新流畅的较为典型的新闻言论,并指出地市党报言论专栏稿件的写作,应当忌大而空、忌打官腔,这篇言论不足500字,言之有物,不落俗套,是值得大家借鉴的。此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报社的领导、同事及读者仍时常提起此文,并给予赞扬…  相似文献   
4.
张根昌的事迹,是时下山西省新闻界的热门话题。去年12月14日,在张根昌事迹报告会上,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许多观众,都被他的感人事迹所打动,禁不住热泪盈眶。张根昌事迹的精华在哪里呢?山西省委一位领导概括得好,就是:埋头苦干的精神,甘当人梯的精神,不计名利的精神。张根昌是山西电视台主任记者,现年56岁。16年的新闻生涯,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共拍摄过5000多条新闻,其中在省电视  相似文献   
5.
真没文化     
有个城里人到乡下春游,正玩得高兴,一个农民气喘吁吁地跑来喊:“喂!同志,你踩麦子啦!”  相似文献   
6.
在地市党报和其他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些记者或通讯员使用率较高的词句,且似乎有“约定俗成”的习惯性,所以大家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也听之任之,很少有人提出什么异议。然而,如果你仔细地分析琢磨一下,就会发现有些词句的运用,无论是从文法规范,还是表达新闻主题方面。实际上是存在不少欠准确、欠妥当的问题。其中。有的属“官腔”、“套活”型,有的属“想当然”型或“人云亦云”型。总之,多少反映了一些人有意无意的新闻“八股”文的倾向。虽然这并不是什么导向、  相似文献   
7.
张根昌的事迹,是时下山西省新闻界的热门话题。去年12月14日,在张根昌事迹报告会上,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许多观众,都被他的感人事迹所打动,禁不住热泪盈眶。张根昌事迹的精华在哪里呢?山西省委一位领导概括得好,就是:埋头苦干的精神,甘当人梯的精神,不计名利的精神。张根昌是山西电视台主任记者,现年56岁。16年的新闻生涯,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共拍摄过5000多条新闻,其中在省电视台播出3000多条,中央电视台播出1000多条,先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