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刘宏煊同志笔耕六载,几易其稿的专著《中国疆域史》沉甸甸地摆在我的面前。我有幸先睹为快,不禁感慨系之。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疆域问题的研究长期是学术禁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方面的研究空气逐渐活跃起来。但总的说来,对局部问题或某一时期研究的多,全面系统研究的少,就事论事的多,对根本性规律探究的少。直到本书出版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全面、系统反映中国疆域形成、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光明日报》编辑部: 我们是澄溪中学的学生,现在以学生会的名义反映一下我们急切盼望解决的问题。我们澄溪中学依山傍水,过去,风景可美了: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一座蓊蓊郁郁的大山,青山绿水边就是我们的学校。我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别提多带劲了!每天放学后,可以到小溪中戏水,也能到山上去欢闹,呼吸带着花草清香的新鲜空气,聆听那林中小鸟婉啭的歌唱。这就是我们过去那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文研所)《汉文学史纲要》、《中国小说史略》(鲁迅)《中国小说史》(北大中文系)《中国诗史》(陆侃如、冯沉君)《中国戏曲通史》(张庚)《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敏泽)《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中国  相似文献   
4.
经学校教务处同意,我系决定开设一门系级选修课——《社会精荚采写实践》。承蒙湖北省图书馆有关领导鼎力支持,这门课程就以该馆开设的“精英论坛”等讲座为校外教学基地。  相似文献   
5.
将“争”写作“争”就成了错字,为什么?有篇题作《“彐”和“■”形辨》的短文谈到:“凡没有笔画自上而下从中间穿过时,一律写‘彐’;凡有笔画自上而下从中间穿过时,一律写‘■’。”(载《中学课堂内外》一九八四年创刊号,作者潘泽生)从新《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等书看来,这说法是正确的,它从汉字书写的角度告诉了大家一条形辨的规律。但是“彐”和“■”为什么非如此写不可呢?下面,我简单说一说其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6.
《诗经·秦风·蒹葭》三章诗中反复咏唱“遡洄从之”、“遡游从之”,诗人究竟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又作怎样行动的呢?此问题直接涉及到诗句的诠释和对诗意的理解,前代学者多存异说。近读吴小如《诗三百篇肊札》(1980年6月,载《文史》第9辑。以下简称《肊札》)和韩明安《“遡洄、遡游”新解》(载《齐鲁学刊》1983年第3期。以下简称《新解》),颇受启发,但对二文所说,仍感有加以补述和考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