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金瓶梅》被清朝著名文学评论家张竹坡称为中国"四大奇书"之首,更被郑振铎誉为"中国小说发展的极峰"。早在19世纪中叶,它就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关注,迄今已有英、法、德、意、俄、拉丁等十多种西文译本。《金瓶梅》的第一个英语全译本——也是第一个西文全译本——是克莱门特·埃杰顿翻译的四卷本《金莲》(GoldenLotus),1939年由Routledge出版公司于伦敦出版。1957和1979年由GrahamBrash出版公司出版了修订版。距第一个  相似文献   
2.
隐喻不但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产物。作为一种思维和认知过程,隐喻的本质是概念的,其实质是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不同民族认知体验及民族文化的影响。本文以《金瓶梅》的两个英语全译本为研究个案,集中审视了隐喻翻译过程中不同译者如何在目的语文本中具体建构隐喻意义、激活隐喻情感、保留隐喻文化寓意。研究发现,隐喻的理解和翻译强烈地依赖于其生成的社会文化环境。在隐喻的翻译过程中,由于源语和译语文化背景的差异,译者需要根据源域和目标域在源语和译语中的异同,运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尽可能选择合适的映射关系,才能最大程度地在保留原文特色的同时,传达原文语义和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